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豪杰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有织席贩履的刘备,有卖枣的关羽,有杀猪的张飞,还有倒卖粮食的曹操……但在这群“草根逆袭”的选手里,有这么一位老兄,一出场就自带“高富帅”光环,家里世代当官,老爹袁逢是朝廷三公之一的司空,叔叔袁隗后来也当过太尉,妥妥的“四世三公”豪门(翻译:祖上连续四代都有人当国家高层领导)。
这位老兄,就是袁术,字公路(这名字起得……怎么听都像“公路上开车要稳当”的寓意?)。按理说,生在这么个家庭,袁术应该是个温文尔雅、饱读诗书的贵族公子,可他偏不!从小就是个“嚣张跋扈+贪图享乐”的熊孩子,仗着家里有权有势,在洛阳城里横着走,连当朝权臣董卓都得给他三分面子——毕竟,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惹了袁术,等于得罪半个官场。
不过,袁术年轻时也不是完全没亮点。当年孙坚(对,就是孙权的爹,后来被写进《三国演义》里“江东猛虎”的那位)还是个小军官时,袁术就敢把重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他,还偷偷给他塞兵马粮草,俩人一度组成了“东汉合伙人”。后来孙坚替袁术打下了荆州,袁术还美滋滋地占了人家胜利果实,活脱脱一个“我出钱你出力,成果归我”的资本家做派。
但谁能想到,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二代,后来竟成了三国前期最“离谱”的男人——放着好好的诸侯不当,非要强行称帝,结果成了全天下讨伐的活靶子,最后饿死在逃亡路上,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壕”与“坑”并存的袁术,那些让人笑掉大牙又唏嘘不已的趣闻轶事。
一、“我的地盘我做主”——袁术的“土皇帝”日常
袁术的发家史,堪称一部“啃老+捡漏”的传奇。
早年他哥袁绍因“庶出”身份(非正妻所生)被家族边缘化,自己跑去冀州创业,而袁术作为嫡次子(正妻生的第二个儿子),直接继承了家族在淮南(今安徽一带)的地盘。这地方当时是东汉的“粮仓”,土地肥沃,老百姓能种地,商人能经商,袁术往这一坐,每天就是收税、喝酒、看歌舞,活得比现代土豪还滋润。
更绝的是,袁术特别会“捡漏”。比如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后来的“小霸王”)还年轻,袁术直接把孙坚的旧部收编了,还美其名曰“照顾老战友后代”,实际上就是白嫖了一支精锐军队。再比如,他趁着天下大乱,先后占了扬州、豫州、徐州的一部分,地盘一度比曹操还大,手底下文有尚书令杨弘、丹阳太守周昕,武有孙策、纪灵等猛将,妥妥的“东南一霸”。
按理说,袁术要是好好经营,说不定真能成一方诸侯。可这哥们儿有个致命缺点——膨胀! 尤其是手里有了兵、有了地,他开始琢磨:“我这么牛,为啥不能当皇帝?”
这时候,他的“神逻辑”上线了:
- 论出身:“我袁家四世三公,天下谁比我更有名望?”(潜台词:我家祖上阔过,当皇帝天经地义。)
- 论祥瑞:有人给他献了一块刻着“代汉者,当涂高也”的石头(东汉末年流行的谶语,意思是“取代汉朝的人,是‘当涂高’”,至于“当涂高”是啥,没人能解释清楚),袁术硬说“当涂高”就是在说自己(因为“涂”通“途”,他觉得自己名字里的“术”有“道路”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当途高”——我袁术就是那个要取代汉朝的人!)。
- 论时机:当时汉献帝被董卓劫持到长安,后来又被李傕、郭汜撵得到处跑,天下大乱,皇帝权威跌到谷底,袁术觉得:“现在没人管我了,我称帝正好!”
于是,在公元197年,袁术正式宣布称帝,国号“仲家”(这国号……怎么听都像“二家”?可能是想表达“我比汉朝高一级”?),建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还学着皇帝的样子搞了一套礼仪制度,天天穿龙袍、坐龙椅,让手下喊自己“陛下”,活脱脱一个“山寨版汉献帝”。
二、“称帝一时爽,全家火葬场”——袁术的作死之路
袁术称帝的消息一传出去,全天下瞬间炸锅。
曹操第一个跳脚:“好你个袁术!我还在努力匡扶汉室呢,你居然自己当皇帝?!”(曹操当时虽然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少表面上还尊奉汉献帝。)
刘备冷笑:“你袁术算什么东西?我中山靖王之后还没称帝呢,你一个靠啃老起家的纨绔子弟倒先称帝了?”
孙策(袁术曾经的“小弟”)直接写信绝交:“我老爹孙坚替你打天下,你却拿我当工具人!现在你称帝?我跟你一刀两断!”(后来孙策靠着江东地盘自立门户,成了“吴侯”。)
更惨的是,袁术的“称帝行为”直接成了全天下诸侯的“靶子”。以前大家还能表面和气,现在好了,曹操、刘备、吕布、孙策……谁不想打着“讨伐逆贼”的旗号揍他一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