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张让:十常侍之首,东汉末年的“宫斗王者”

作品:笑谈历史名人|作者:云影流光|分类:玄幻|更新:2025-11-08 00:52:27|字数:5774字

东汉末年,朝堂之上,外戚与宦官斗得死去活来,皇帝呢?要么被架空,要么被忽悠,总之就是个“工具人”。而在这一片混乱中,有一个宦官,堪称“职场天花板”,不仅混成了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还把满朝文武耍得团团转,甚至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

这位大佬,就是张让——东汉末年“十常侍”的头号人物,宦官界的“顶流”,宫斗界的“王者”。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位“十常侍之首”的趣闻轶事,看看他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太监,一步步爬到权力巅峰,又如何把东汉朝廷玩得天翻地覆的。

一、张让的“职场起步”:从小透明到“皇帝身边的红人”

张让的早年经历,史书上没怎么详细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其他宦官一样,出身贫寒,小时候可能连饭都吃不饱,于是干脆自宫(或者被家里人送进宫),进宫当了太监,希望能混口饭吃。

在东汉,宦官虽然地位低,但如果能混到皇帝身边,那可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张让显然深谙此道,他知道,在宫里混,光靠力气不行,得靠脑子。

于是,他苦练“舔功”,专挑皇帝喜欢的事情做,比如:

- 皇帝爱玩?他陪玩! 汉灵帝刘宏是个出了名的“熊孩子皇帝”,不爱治国理政,就爱吃喝玩乐。张让就投其所好,给他设计各种新奇玩意儿,比如“胡服骑射”真人秀、“皇宫版过山车”(可能是宫里搞的滑梯之类的),甚至“人工湖划船派对”,让汉灵帝玩得不亦乐乎。

- 皇帝缺钱?他“想办法”! 汉灵帝是个“月光族”,花钱如流水,但国库没钱怎么办?张让就给他出主意:卖官鬻爵!谁想当官?拿钱来!四百石的官卖四百万钱,两千石的官卖两千万钱,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汉灵帝一看,这主意妙啊!于是,东汉的官场彻底变成了“拍卖会”。

就这样,张让凭借着“会来事儿”的本事,成功混成了汉灵帝最信任的人,甚至汉灵帝都公开说:“张常侍是我爹,赵常侍是我妈!”(赵常侍是另一个大宦官赵忠)

二、张让的“宫斗艺术”:如何把满朝文武玩弄于股掌之间

张让能在宦官圈混到巅峰,光靠哄皇帝开心可不够,还得会“宫斗”。毕竟,宦官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外戚和士大夫更是视他们为眼中钉。

那么,张让是怎么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呢?

1. 对外戚:表面恭敬,背地里捅刀子

东汉时期,外戚(皇后的亲戚)一直是宦官的最大对手。比如,汉灵帝的皇后何氏家族(何进、何太后)就是典型的外戚势力。

张让对待外戚的策略是:表面恭敬,背地里下黑手。

- 何进想诛杀宦官?张让先下手为强! 后来,大将军何进(何皇后的哥哥)觉得宦官专权太厉害,打算联合士大夫一起干掉他们。张让得知后,直接设局诱杀何进,然后劫持汉灵帝,逼得何进部下冲进宫来报仇。最终,张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河自尽(但他的死法也挺戏剧化,后面细说)。

不过,在此之前,张让可是把何进忽悠得团团转,甚至让何进以为“宦官们其实挺好的,要不就算了?”

- 对何太后:拍马屁+装可怜 何太后是汉灵帝的皇后,后来成为皇太后,掌握大权。张让知道,不能硬刚,得“以柔克刚”。于是,他经常给何太后送礼物,嘴上甜得跟蜜似的:“太后您英明神武,我们这些奴才全靠您罩着!” 何太后一听,心花怒放,自然对张让放松了警惕。

2. 对士大夫:打压+抹黑

东汉的士大夫(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一向看不起宦官,觉得他们是“刑余之人”(因为宦官被阉割过),不配参与朝政。

张让对付士大夫的手段就比较狠了:

- “党锢之祸”:张让和十常侍们联手,诬陷士大夫结党营私,把一大批清流官员(比如着名的“党锢之祸”受害者)关的关、杀的杀,甚至禁止他们的子孙当官。这一招,直接让士大夫集团元气大伤。

- “诬告”:谁要是敢批评宦官,张让就让人去汉灵帝面前告状,说:“XX大臣说您昏庸无道!” 汉灵帝一听,火冒三丈:“这群大臣竟敢说我坏话?拖出去砍了!”

3. 对皇帝:精准投喂,让皇帝离不开他

张让最厉害的一点,就是让汉灵帝离不开他。

- 汉灵帝想微服私访?张让安排! 汉灵帝有时候想偷偷溜出宫去玩,张让就提前安排好一切,保证皇帝玩得开心,回来还觉得“还是张让靠谱”。

- 汉灵帝想捞钱?张让提供“致富经” 比如,张让建议汉灵帝收“修宫钱”——谁家想盖房子?先给宦官交钱!谁家想买地?先给宦官交钱!甚至老百姓结婚办喜事,都得给宦官“份子钱”,不然就给你穿小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笑谈历史名人》,方便以后阅读笑谈历史名人第123章 张让:十常侍之首,东汉末年的“宫斗王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笑谈历史名人第123章 张让:十常侍之首,东汉末年的“宫斗王者”并对笑谈历史名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