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汉初年,在陕西咸阳附近的一个书香门第里,有个叫班彪的老爸,是个沉迷写史书的文艺中年。他有个儿子,名叫班固(公元32年—92年),从小就是个“学霸胚子”。但这位未来的史学大佬,小时候却干过一件让老爹哭笑不得的事——偷改老爸的作业!
班彪当年在写一部叫《后传》的史书(算是给司马迁《史记》续补的野史),结果某天发现儿子班固偷偷翻他的草稿,还大笔一挥,在老爸写的段落旁边批注:“爹,这句不够霸气,建议改成‘某某皇帝怒发冲冠,当场把杯子摔得稀碎!’” 班彪一开始气得想揍人,后来一看,嘿,这熊孩子虽然皮,但文笔确实有灵气!于是,班固的“史学天赋”就这么被意外发掘了。
(小剧场:班固小时候上课,老师问:“你们长大想当什么?”同学们有的说“当官”,有的说“发财”,班固举手:“我想给全天下写一本超级八卦大全!”老师:“……那是啥?”班固:“就是记录所有皇帝、将军、美女的神奇故事!”——这大概就是《汉书》的雏形。)
一、学术“卷王”的崛起——从“私改史记”到官方认证
班固长大后,决定继承老爸的“写史大业”。但当时司马迁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时期,后面的汉朝历史一片空白。班固一拍大腿:“这活儿我接了!”于是,他偷偷在家续写《史记》后续部分(也就是后来的《汉书》前半截),打算搞个“汉朝八卦全集”。
结果,他这“地下工作者”行为被人举报了!罪名很吓人——“私修国史”! 在古代,写历史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干的,尤其是涉及皇帝的黑历史,搞不好要掉脑袋。班固直接被抓进监狱,全家吓得瑟瑟发抖。
关键时刻,他亲弟弟班超闪亮登场! 这位后来“投笔从戎”的狠人,一路狂奔到京城洛阳,直接闯进皇宫找汉明帝告御状:“我哥写的是正经历史!不是八卦小报!您让他当面给您讲讲!” 汉明帝一听,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哦?让他试试。”
班固被带到皇帝面前,当场背诵自己写的《汉书》片段,从刘邦斩白蛇起义讲到汉武帝的八卦,文采飞扬,逻辑清晰。汉明帝听完一拍桌子:“好!这书朕批了!你直接来朝廷上班,当‘兰台令史’(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史书编辑),官方给你发工资写!”
(职场启示录:班固这波属于“因祸得福”——本来是地下写手,结果被皇帝看中成了国家公务员,还拿到了官方认证的“写史许可证”。这告诉我们:遇到领导打压别慌,找个靠谱的兄弟姐妹帮你递简历!)
二、《汉书》诞生记——史上最“较真”的八卦大全
班固从此在官方支持下,开始疯狂码字,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也就是专门写西汉历史的八卦大全)。这本书有多牛?简单来说:
- 它比《史记》更官方(毕竟有皇帝撑腰);
- 它比《史记》更详细(班固把西汉230年的事儿翻了个底朝天);
- 它比《史记》更“卷”(班固写书时,连皇帝的奏折、大臣的私人信件都翻出来当素材)。
但班固写书时有多较真?举个栗子:
- 写到汉武帝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冤杀那段),他为了查清楚真相,把当时宫里太监、宫女的口供都翻出来对比,最后写得比侦探小说还精彩;
- 写到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他连皇后年轻时参加选美比赛的细节都挖出来了(“姿色平平但气质稳重,评委觉得她像博物馆油画里的姑娘”)。
(写作秘籍:班固的秘诀是——“不放过任何八卦”。他甚至采访过汉朝老臣的后代,问:“您爷爷当年跟汉武帝喝酒时,真的往酒杯里吐痰了吗?”——这种精神,放现在绝对是“深度调查记者”!)
三、猛男弟弟班超——哥哥写书,弟弟打架
班固有个弟弟叫班超,是个比他还猛的存在。班固天天坐办公室写书,班超却觉得:“哥,你写历史多没劲?不如我出去砍人!” 于是,他投笔从戎(经典名场面:扔下毛笔说:“大丈夫就该去边疆砍匈奴!”),跑到西域当外交官兼将军,一个人灭了一个国家(鄯善国),还镇守西域31年,比班固的《汉书》还传奇。
但班超和班固的关系特别好。班固写《汉书》时,班超经常给他提供第一手边境情报(比如匈奴最近又闹啥幺蛾子)。有一次班超在西域抓了个匈奴使者,直接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洛阳给班固:“哥!最新匈奴黑料!快写进书里!” 班固乐得直拍桌子:“兄弟给力!这章标题就叫《匈奴使者被汉朝按在地上摩擦》!”
(兄弟情深:班固负责“文斗”(写历史),班超负责“武斗”(打匈奴),合起来就是东汉版“文武双全兄弟档”。)
四、班固的“社死现场”——从史学大佬到阶下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