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这卖狗肉出身的樊哙,实则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
四、连襟之间的那点事儿
樊哙的妻子吕媭是吕后的亲妹妹,因此樊哙与刘邦成了连襟。这层关系让他在朝中地位特殊,但也惹来过杀身之祸。
有一回刘邦生病,躺在宫中谁也不见,连周勃、灌婴这些重臣都被挡在门外十几天。朝中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樊哙急了,直接闯进宫去,大臣们紧随其后。进去一看,刘邦正枕着个小太监打盹呢。樊哙顿时泪流满面,哽咽道:“当初陛下与臣等起兵丰沛,定天下何等雄壮!如今天下已定,怎么就如此疲惫?陛下不见臣等议事,独与宦者相伴,难道不记得赵高祸乱的事了吗?”
刘邦闻言大笑,这才起身理政。
不过这亲戚关系也有麻烦的时候。刘邦晚年猜疑日重,有人诬告樊哙与吕后结党,说一旦皇上驾崩,樊哙就要带兵诛杀刘邦的爱子赵王如意。
刘邦勃然大怒,不顾樊哙多年功劳,下令:“陈平,即刻持我的旨意去军中,周勃代樊哙为将,就地处决樊哙!”
陈平多了个心眼,暗中对周勃说:“樊哙是皇上老友,又是吕后妹夫,既是皇亲又是贵戚。皇上现在气头上要杀他,万一后悔了,咱俩不是要倒霉?不如押回去让皇上自己发落。”
于是二人将樊哙绑了押往长安。谁知半路上刘邦驾崩的消息传来,吕后立即下令释放樊哙,官复原职。
樊哙逃过一劫后,有人问他:“当时被绑着走了一路,心里怕不怕?”
樊哙咧嘴一笑:“怕什么?我早知道主公舍不得杀我。就算真要我死,二十年前鸿门宴上就该死了,多活这么些年,赚大发了!”
五、有趣的军中生活
樊哙治军自有一套,常常不按常理出牌。
他手下的兵士多是穷苦出身,樊哙从不苛待,常说:“当兵吃粮,天经地义。饿着肚子怎么打仗?”所以他的部队伙食最好,顿顿有肉,士兵们都乐意跟他卖命。
有一回行军途中粮草不继,士兵们只能喝稀粥。樊哙见状,单骑入山,半日后扛着两头野鹿回来,亲自宰杀烹煮,分给士卒。大家饱餐一顿,士气大振。
刘邦听说后调侃他:“你这卖狗肉的,改行打猎了?”
樊哙正色道:“主公,当年我卖狗肉时就知道,让人吃饱肚子最重要。士兵们饿着肚子,再好的计谋也白搭。”
樊哙虽是大将,却从不摆架子。军中比武,他常常亲自下场与士兵摔跤角力,输了就哈哈大笑,赢了就赏对方一碗酒喝。所以他麾下的将士既敬他又爱他,都愿意为他效死力。
六、晚年趣事
天下平定后,樊哙获封舞阳侯,食邑五千户,可谓富贵至极。但他仍不改本色,常在自家院里支起锅灶,亲自烹制狗肉宴请旧友。
有一回夏侯婴、周勃等老哥们来赴宴,樊哙系着围裙亲自下厨,挥舞着那把跟随他多年的杀狗刀,不一会儿就整治出一桌全狗宴。
酒过三巡,樊哙叹道:“如今山珍海味吃多了,反倒怀念当年在沛县街头,与主公分食一碗狗肉的日子。”
周勃笑道:“那时节你可是亏大了,陛下欠你的狗肉钱,到现在也没还吧?”
众人哄堂大笑。正在这时,忽闻门外高呼:“陛下驾到!”
原来刘邦听说老哥们聚会,也不通报就溜达来了。一进门就抽着鼻子:“好香好香!樊哙的手艺一点没退步!”毫不客气地坐下就吃,仿佛又回到了沛县街头。
樊哙连忙添上碗筷,笑道:“陛下,今日这顿可不赊账了。”
刘邦嘴里塞满了肉,含糊不清地说:“记账记账,改日一并还你!”满座皆笑,都知道这“改日”怕是又要遥遥无期了。
樊哙于孝惠帝六年去世,谥为武侯。他的一生,从市井屠夫到开国猛将,始终保持着那股豪爽直率的劲儿。太史公在《史记》中评价他:“樊哙虽少文,然其忠勇可嘉,非寻常屠狗之辈也。”
纵观樊哙一生,有勇有谋,粗中有细,对朋友肝胆相照,对主公忠心耿耿。虽起于微末,却能在乱世中把握机遇,建功立业,最后得享荣华,得以善终,实在是一段传奇。
如今在徐州沛县,仍有“樊哙狗肉”传承至今,成为当地一道名吃。食客们大快朵颐之时,或许还会聊起那位手持杀狗刀,在鸿门宴上生吃猪腿救主的大汉第一猛士呢!
正所谓:市井屠狗辈,乱世逞英豪。鸿门吞生彘,功成列朝班。千古传佳话,肉香飘万年。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笑谈历史名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