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朝开国,刘邦同志成功晋级为汉高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草根逆袭的皇帝。但大伙儿都知道,刘邦能得天下,全靠一个超级团队。而团队中的头号打工人,非萧何莫属。
这位萧何先生,堪称汉朝最强辅助,刘邦集团的HR兼后勤部长兼行政总监。他没有韩信那般战场上的威风,没有张良那般神机妙算的神秘感,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打工人”——还是那种老板离不开的顶级打工人。
一、沛县往事:公务员的自我修养
萧何早年是沛县的公务员,端的是铁饭碗,吃的是官家饭。这位同志业务能力极强,考核年年优秀,秦朝中央多次要调他去咸阳总部任职,都被他婉拒了。
现在看来,萧何同志颇有先见之明——秦朝那公司眼看要倒闭,去总部岂不是自寻死路?果然没过几年,大秦集团破产清算,董事长胡亥被迫退位,公司彻底凉凉。
当时萧何在沛县官府工作,与我们的刘邦同志早有交情。那会儿刘邦还是个街溜子,整天游手好闲,时不时惹是生非。按说萧何这样的优秀干部,不该与这等无业游民厮混,但萧何偏偏对刘邦另眼相看。
有一次刘邦去参加吕公的派对,规定贺礼不到一千钱的坐堂下。刘邦一文没有,却大喊“贺钱一万”,大摇大摆就往里闯。吕公大怒要赶人,萧何赶紧打圆场:“刘季这人爱说大话,但很少办不成事。”(原文是“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这话表面是贬,实则是帮刘邦解围。
后来事实证明,萧何看人真准——刘邦确实爱说大话,但也确实办成了大事。
二、创业初期:后勤大师的自我修养
秦末天下大乱,沛县人民也决定起义。选领导人时,萧何、曹参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你推我让,都不敢当这个头儿——枪打出头鸟啊!最后还是推举了刘邦这个光脚不怕穿鞋的。
从此,萧何开始了他的“最强辅助”生涯。
刘邦大军攻入咸阳,那帮武将士兵都忙着抢金银财宝,唯独萧何直扑秦朝丞相御史府,把那些律令图书、档案文件打包带走。别人笑他傻,抢这些废纸干嘛?萧何笑而不语。
后来楚汉相争,刘邦能知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全凭这些“废纸”。这就好比现代企业并购,别人都在抢现金和固定资产,萧何却把对方的客户数据库、财务资料和技术专利全都搞到手了——这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啊!
三、汉中岁月:人力资源总监的自我修养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发配到偏远的汉中。将士们思乡心切,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这时,我们的男主角韩信也来了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刘邦集团离职跳槽。萧何听说后,连夜去追,连假都没请。
这就是着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听说萧何也跑了,气得像丢了魂儿似的。等萧何带着韩信回来,刘邦又喜又怒:“你跑什么跑?”
萧何解释:“我不是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问:“追谁值得你这么拼命?”萧何答:“韩信。”
刘邦不以为然:“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没见你追,追个韩信,骗鬼呢?”
萧何于是开始了HR的经典说辞:“那些将军容易得到,但韩信是国士无双。大王要想永远在汉中当王,就用不着韩信;要想争天下,非韩信不可。”
就这样,韩信被拜为大将,后来果然帮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萧何这一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人才引进案例。
四、经营关中:代理CEO的自我修养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在后方经营关中。这活儿可不轻松:要征粮征兵,要维持治安,要发展生产,还要应付刘邦时不时派来的使者“慰问”。
萧何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前线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刘邦几次全军覆没,都是萧何及时补充兵员粮草,让他满血复活。
但萧何心里明白,自己权力太大,难免引起老板猜疑。于是他采取了两个策略:一是把自家子弟送到前线,相当于送去当人质;二是故意做些贪赃枉法的事,自污名声。
有人不解:“您一向清廉,为何突然开始贪污腐败了?”
萧何笑道:“老板在前线拼命,我在后方深得民心,这不是找死吗?有点污点,老板才放心。”
果然,刘邦听说萧何在关中贪财牟利,不但不怒,反而大喜过望。
这就是萧何的职场智慧:有时候表现得太过完美,反而会让上司不安。适当暴露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才是明智之举。
五、建国之后:开国功臣的自我修养
天下平定后论功行赏。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封为酂侯,食邑最多。
武将们不服气:“我们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萧何徒持文墨议论,为何功劳反在我们之上?”
刘邦问:“你们知道打猎吗?追杀兽兔的是狗,指示踪迹的是人。你们是功狗,萧何是功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