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战国人物,那可真是个人物——黄歇,江湖人称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不过您可别被二字唬住了,这哥们儿可不是什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人家是实打实的草根逆袭典范。今天咱就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扒一扒这位战国的趣闻轶事。
一、黄歇的起步:从门客到外交官
话说黄歇同志年轻时候,那可是个标准的三无青年——无背景、无资源、无人脉。但他有个特长:嘴皮子特别溜,脑子转得比陀螺还快。这技能在战国时期可值钱了,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思维,走哪儿都吃香。
黄歇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楚国当门客。门客这职业吧,相当于现在的自由职业顾问,老板管吃管住,你得随时准备给老板出主意。黄歇在这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很快就因为博闻善辩出了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元前273年,秦国准备联合韩、魏攻打楚国,楚顷襄王急得团团转,这时候黄歇主动请缨:老板,让我去秦国走一趟!楚王一看这小伙子挺有胆识,就派他去了。
黄歇到了秦国,见到秦昭王,不慌不忙地开始分析国际形势:大王啊,您打楚国,这不是让韩魏捡便宜吗?他们两国跟您接壤,才是您的心腹大患啊!一番话说得秦昭王连连点头,当即决定不打楚国了,改打韩魏去了。
这一仗,黄歇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楚国的危机,堪称战国版舌战群儒。从此他在楚国政坛站稳了脚跟,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二、黄歇的操作:护送太子回国记
要说黄歇最传奇的经历,莫过于他护送楚国太子完(后来的楚考烈王)从秦国回国的故事了。这段经历,简直可以拍成一部《战国版人在囧途》。
当时楚国太子完在秦国当人质(战国时期的国际惯例),黄歇作为陪同人员也在秦国。楚顷襄王病重,太子想回国继位,但秦国不放人。这时候黄歇想了个骚操作:他让太子假扮成车夫,偷偷溜出秦国,自己则留在秦国善后。
太子溜走后,黄歇主动去找秦相范雎:范大人啊,太子已经回国了,您要杀要剐冲我来吧!范雎一听都惊呆了:这哥们儿也太实诚了吧?秦昭王知道后大怒,要杀黄歇,范雎劝道:黄歇为主尽忠,杀了他对咱们名声不好,不如放他回去,还能让楚国感激咱们。
就这样,黄歇不仅保住了小命,还因为这次操作在楚国声望暴涨。太子完继位为楚考烈王后,立马任命黄歇为令尹(相当于宰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十二县。这一波操作,黄歇直接从打工仔晋升为公司合伙人,实现了阶级跨越。
三、春申君的门客经济学
成为春申君后,黄歇开始大力发展门客经济。他的门客数量一度达到三千多人,比现在的互联网大公司员工也差不了多少。这些门客中,有真才实学的,也有混吃混喝的,黄歇来者不拒,堪称战国版海纳百川。
关于黄歇和门客的故事,最着名的要数珠履门客了。话说有一次,赵国使者来访,黄歇为了显摆,就让门客们都穿上缀有珍珠的鞋子去接待。赵国使者一看,好家伙,连门客都穿得这么奢华,顿时自惭形秽。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三千珠履,专门形容门客众多且生活奢侈。
不过黄歇养门客可不只是为了装点门面。这些门客中确实出了不少人才,比如着名的荀子就曾做过黄歇的门客。黄歇还派门客治理地方,有的门客甚至当上了县令。这种门客—官员的培养模式,堪称战国时期的人才储备计划。
四、春申君的水利工程房地产投资
除了搞政治、养门客,黄歇还是个实干家。他在自己的封地搞了不少基础设施建设,最有名的就是黄浦江的由来。
现在的上海黄浦江,传说就是黄歇主持疏通的,所以最早叫黄歇浦,后来简称。虽然历史学家对这个说法有争议,但上海人民还是很买账的,至今上海简称,就是取自春申君的封号。
黄歇还在吴地(今苏州一带)大兴土木,修建城邑、宫殿。他看中了吴地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房地产,把原本荒芜的地方建设成了繁华都市。这种超前的发展眼光,让他在经济上也赚得盆满钵满。
五、春申君的晚年危机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黄歇的晚年就遭遇了严重的职场危机。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黄歇比皇上还着急(毕竟公司没继承人,合伙人也慌啊)。
这时候,一个叫李园的赵国人带着妹妹来找黄歇,说妹妹特别会生儿子。黄歇一看这姑娘确实漂亮,就收为妾室。没过多久,这姑娘怀孕了,李园就给黄歇出了个馊主意:把妹妹献给楚王,这样生下的孩子就是太子,将来黄歇就是了。
黄歇一想,这主意不错啊!于是就照办了。楚王果然很喜欢这个姑娘,后来生下的孩子被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但黄歇万万没想到,李园这哥们儿心狠手辣,怕事情败露,竟然在楚考烈王去世后,派人刺杀了黄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