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赵括上任后主动出击,结果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包了饺子,全军覆没。赵国元气大伤,但您猜怎么着?经此一役,主张求和的赵胜反而地位更稳固了,因为赵王觉得只有他懂得韬光养晦。
五、晚年醒悟
晚年的赵胜常常独自饮酒,有一次喝醉了,对着铜镜自言自语:我赵胜一生,养士三千,割过美人耳,嫁过亲妹妹,算计过亲侄子...到底图个啥?
管家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主公礼贤下士,名垂青史...
放屁!赵胜突然摔了酒杯,我那是做给人看的!什么杀妾留士,不过是收买人心的把戏!那些门客,有几个是真心的?不都是冲着我的权势来的?
管家吓得不敢吱声。赵胜摇摇晃晃站起来,指着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你看那树上的鸟,早上来晚上走,和我的门客有什么区别?
据说赵胜临终前做了个怪梦,梦见绿珠血淋淋地站在他床前,手里捧着一只耳朵。他惊醒后大汗淋漓,当即吩咐家人:我死后,在坟前立块无字碑吧。
家人不解:为何不刻上您的功绩?
赵胜苦笑:我这一生,功过是非,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
六、历史评价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赵胜: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这话说得客气,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长得帅会来事儿,但格局不够大。
不过话说回来,在战国那个尔虞我诈的年代,赵胜能混到四公子之一的位置,还活了七十多岁善终,绝对算得上人精中的人精。他那些看似荒唐的操作,细想起来都是精明的政治算计。
就像他杀妾留士这招,表面上看是为了挽留门客,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极端方式给自己打广告——看啊,我赵胜多么重视人才!结果呢?更多人才慕名而来,他的政治资本越发雄厚。
所以说啊,这历史上的大人物,没一个是简单的。咱们读史的时候,千万别被表面故事骗了。就像赵胜,你以为他是个纨绔子弟?错!人家可是把这门生意做到了极致。
下次您要是听到哪个老板说什么人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妨想想赵胜割美人耳朵的故事——所谓重视人才,有时候不过是笔划算的买卖罢了。
(完)
喜欢笑谈历史名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笑谈历史名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