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天下大乱。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一个人物特别有意思——他既不是武功盖世的将军,也不是富可敌商的巨贾,却凭借一张嘴皮子,把各国君王耍得团团转。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仪,堪称战国第一忽悠大师。
一、穷小子的逆袭
张仪年轻时可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相反,他家里穷得叮当响。有次他去楚国相府应聘门客,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只能借了同乡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结果那同乡也是个吝啬鬼,衣服上还打着补丁,张仪就这么穿着乞丐装去面试了。
相府管家一看他这身打扮,鼻子都气歪了:哪来的叫花子?滚出去!
张仪不慌不忙,作了个揖:大人容禀,在下虽衣着寒酸,但腹有诗书。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您不妨考考我?
管家一听,哟呵,这小子还有点墨水,就让他背了一段《春秋》。张仪倒背如流,管家这才勉强收他做了个下等门客。
在相府的日子可不好过。有一次,相国宴请宾客,桌上摆着一盘珍贵的点心。张仪这穷小子哪见过这等美味?趁人不备,偷偷摸了一块塞进嘴里。谁知这一幕被相国的小舅子看见了,当场大喊:抓贼啊!有人偷点心!
张仪百口莫辩,被拖出去打了五十大板,屁股都开花了。相国还当众羞辱他:你这等贱民,也配吃相府的点心?
张仪趴在床上养伤时,咬着牙发了个毒誓:他日若得志,必报此辱!——这就是后来着名的张仪欺楚的伏笔。
二、巧遇高人
伤好之后,张仪觉得在楚国混不下去了,就收拾包袱准备去赵国碰碰运气。走到赵国边境时,盘缠用尽,饿得前胸贴后背。正巧看见路边有个老头在钓鱼,鱼篓里满满的都是鱼。
张仪咽了咽口水,凑上前去:老丈,能否讨条鱼吃?
老头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年轻人,想吃鱼可以,但得先回答我一个问题。
您请问。
你说说,为什么鱼会上钩?
张仪想了想:因为鱼贪吃饵。
老头摇摇头:非也非也,是因为鱼不知道饵里有钩。
张仪恍然大悟,再看这老头,仙风道骨,绝非等闲之辈。一问之下,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张仪当即跪下磕头,求鬼谷子收他为徒。
鬼谷子捋着胡子说:我观你面相,口大容拳,是个吃四方饭的料。正好我有个徒弟叫苏秦,你俩可以做个伴。
就这样,张仪和苏秦成了同门师兄弟。要说这俩人,一个像狐狸,一个像黄鼠狼,都不是省油的灯。苏秦稳重内敛,张仪活泼外放,性格截然相反,却意外地合得来。
有一天,鬼谷子让他们各自说说志向。苏秦说:我要让六国联合抗秦,保天下太平。张仪却说:我要让秦国强大,统一天下。
鬼谷子大笑:好好好,一个合纵,一个连横,正好相生相克。去吧,天下是你们的舞台!
三、忽悠秦王的艺术
学成之后,张仪直奔秦国。当时秦惠文王刚即位,正愁没人才。张仪见到秦王,第一句话就把人震住了:大王可知为何秦国强大却难以统一天下?
秦王来了兴趣:先生请讲。
因为六国联合啊!张仪一拍大腿,就像六只羊联合起来,老虎也奈何不得。但只要离间他们,各个击破,大事可成!
秦王眼睛一亮:那该如何离间?
张仪神秘一笑:简单,先拉拢最近的,打击最远的。我愿为大王出使各国,保管让他们互相猜忌,最后都来巴结秦国。
就这样,张仪开始了他的大业。他先跑到魏国,对魏王说:秦王最恨赵国,您要是跟秦国结盟,保管分您赵国的地盘。魏王一听有便宜占,立马答应了。
接着他又跑到韩国,对韩王说:魏国已经跟秦国结盟要打赵国,您要是不赶紧表态,下一个就是您了!韩王吓得赶紧派使者去秦国示好。
这一套策略玩得风生水起,六国联盟果然被瓦解了。秦王大喜,封张仪为相国,还赏了他一座大宅子。张仪这下可算扬眉吐气了,穿着锦衣华服,坐着高头大马,好不威风。
四、戏耍楚王的经典操作
不过张仪最精彩的表演还在后头——那就是着名的张仪欺楚事件。这事得从他当年在楚国受辱说起。
当上秦相后,张仪一直惦记着报仇。正巧楚国和齐国结盟对抗秦国,张仪就对秦王说:让我去楚国走一趟,保管让楚齐反目。
到了楚国,张仪见到楚怀王,开口就是:大王何必与齐国结盟?秦王最欣赏您了,只要您跟齐国断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是个贪小便宜的主,一听有六百里地白送,眼睛都直了:此话当真?
张仪拍着胸脯保证:我张仪说话算话!您要是不信,我现在就写信给秦王。
楚怀王乐坏了,立刻宣布与齐国断交,还派了个使者跟着张仪去秦国接收土地。谁知到了秦国,张仪突然了,三个月不上朝。楚使急得团团转,最后好不容易见到张仪,张仪却装傻:什么六百里?我说的是我的封地六里,你们听错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