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晋静公:亡国之君的"静"字人生

作品:笑谈历史名人|作者:云影流光|分类:玄幻|更新:2025-11-08 00:50:10|字数:5500字

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晋静公,可不是什么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而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最后一位君主——一个把字贯彻到底的佛系青年。这位老兄在位期间,晋国已经名存实亡,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得差不多了,但他愣是活出了自己的字哲学,堪称古代版的大师。

一、晋静公的登基大典

话说公元前376年,晋静公(那时候还叫晋孝公)继位时,场面那叫一个啊!按照惯例,新君登基应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可咱们这位静公的登基大典,安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大王,要不要安排个阅兵仪式?礼官小心翼翼地问。

阅什么兵?静公打了个哈欠,韩赵魏三家把兵都分完了,咱们哪来的兵可阅?

那...至少得搞个登基大典吧?

简单点,简单点。静公摆摆手,就找个庙,我磕个头,你们喊两声就完事了。

于是,历史上最寒酸的登基仪式诞生了——没有仪仗队,没有百官朝拜,甚至连龙椅都是临时从庙里借来的蒲团。静公往上一坐,还差点被香灰呛着。

咳咳...那个,从今天起,我就叫晋静公了。他揉着鼻子宣布,这名字多好,安静,省心。

大臣们面面相觑:大王,这名号是不是太...低调了?

低调好啊!静公一脸满足,你们想想,现在韩赵魏三家打得热火朝天,咱们安安静静过日子不香吗?

就这样,晋静公开启了他的字人生。后来历史学家评价这段历史时都说:晋静公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登基当天就打瞌睡的君主。

二、朝堂上的字诀

静公的治国理念就一个字——静。上朝时,大臣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报——赵国又抢了我们两座城!

静公眼皮都不抬:抢就抢吧,反正迟早都是他们的。

报——魏国使者来要今年的贡品了!

静公打了个哈欠:给给给,仓库里还有什么?哦,就剩半袋小米了?那就这个吧。

最绝的是有一次,韩国军队直接开到了晋国都城门口。守城将领慌慌张张跑来报告:大王!韩军兵临城下,说要借咱们都城住两天!

静公正在后院钓鱼,头也不回:借就借呗,让他们住东厢房,记得收押金。

可...可他们是带着刀枪来的啊!

那更好,静公终于转过头来,让他们顺便帮忙看个门。

据说那位守城将领当场就哭了——不是感动的,是憋屈的。

静公的字治国法很快传遍了列国。有一次,秦国使者来访,看到晋国朝堂上大臣们都在打瞌睡,惊讶地问:贵国这是...在修炼什么神功?

静公笑眯眯地回答:我们在实践无为而治

可这也太了吧?使者看着一个正在流口水的大臣。

静公淡定道:静文化,你们秦国整天打打杀杀的,不懂。

三、宫廷里的生活

静公的日常生活更是把字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寝宫不叫乾清宫养心殿这种霸气名字,而是亲自题匾打盹轩。

宫里的规矩也特别简单:

1. 不准大声喧哗(影响睡觉)

2. 走路要轻(影响睡觉)

3. 吃饭不许吧唧嘴(影响睡觉)

有一次,一个不知死活的小太监在打盹轩外摔了一跤,了一声。静公立刻从午睡中惊醒,怒道:谁!谁打破了我的安静!

小太监吓得直哆嗦:大大大...王饶命!

静公却突然笑了:算了,正好我也该起了。来人啊,把这个月的最吵太监奖颁给他。

是的,静公还设立了最吵太监奖,奖品是一副耳塞。

静公的饮食也极其简单,每天就是清粥小菜。御厨实在看不下去了:大王,您这也太清淡了,要不要尝尝新研发的佛跳墙

佛跳墙?静公来了兴趣,佛都跳墙了,那得多吵啊!不要不要,给我来碗佛打坐粥就行。

四、与三家的关系

面对韩、赵、魏三家的蚕食,静公的态度堪称佛系外交的典范。

赵国来要地:静公啊,你看这块地...

静公:拿去拿去,记得开发票。

魏国来借钱:最近手头有点紧...

静公:国库钥匙在门垫下面,自己拿。

韩国来威胁:我们要是不高兴了...

静公:那我给你们讲个笑话?

三家的大夫们都懵了——这君主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通常君主不都应该据理力争、誓死扞卫吗?

有一次,三家代表一起来找静公分家的事。静公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看到他们来了,热情招呼:来来来,正好三缺一,咱们打麻将吧!

三家代表面面相觑:我们是来...

知道知道,静公已经开始洗牌,赢了的先挑地盘,多公平。

据说那天静公连胡十三把,三家代表输得脸都绿了。最后静公大手一挥:算了算了,地盘你们随便分吧,把麻将钱结一下就行。

五、文化的巅峰之作

静公最着名的事件,当属那场载入史册的无声朝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笑谈历史名人》,方便以后阅读笑谈历史名人第100章 晋静公:亡国之君的"静"字人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笑谈历史名人第100章 晋静公:亡国之君的"静"字人生并对笑谈历史名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