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们只得拱手退至殿门,目光仍紧盯着此处。
待至僻静处,李世民拱手问道:“不知真人所言改命之法为何?”
庄颜悠然道:“逆天改命,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对寻常仙家而言难如登天,但若有大德圣人相助,便易如反掌。”
李世民追问:“何处可寻此等圣人?”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庄颜笑道:“就在陛下太庙之中。”
李世民先是一愣,继而恍然:“莫非是指先父追尊的始祖?”
老聃即老子李耳,昔年李渊曾追认其为李氏先祖。
庄颜点头道:“正是。老聃乃太上老君化身,既已认作始祖,岂非与老君有了渊源?”
李世民略显踌躇:“可这...真人明鉴,当初追认不过是为抬高门第。”
庄颜笑道:“名分既定,何不顺水推舟认下这位先祖?”
“会否冒犯老君?”李世民仍有顾虑。
庄颜从容道:“无妨。贫道与老君交情匪浅,此事包在我身上。”
李世民展颜笑道:“不想真人如此诙谐。”
庄颜凝视着李世民,神情肃穆地说道:陛下,贫道所言句句属实。
李世民怔了怔,迟疑道:道长,并非朕不愿相信,只是此事确实令人难以置信。
一个凡间道士,纵使有些道行,自称与太上老君交好,任谁听了都会觉得匪夷所思。
庄颜淡然一笑:陛下,皇后娘娘已然康复,贫道与孙真人先行告退。今夜陛下可前往太庙祭拜,自会有所感应。
李世民略一思索,觉得此言有理。若庄颜所言非虚,今夜太庙必现神迹;若是妄言,不信也罢。想到此处,他当即应允。
不多时,皇家车驾便将庄颜与孙思邈送回玄都观。随后又有内侍前来颁旨,赏赐二人丰厚财物,连玄都观也获赐不少。
夜幕降临,李世民来到太庙。
他望着神案上排列整齐的先祖牌位,目光最终停留在最上方的始祖李耳之位。接过宫人递来的香火,恭敬行礼后插入香炉,随即跪在 上,向始祖牌位叩首三次,闭目凝神。
恍惚间,李世民只觉身轻如燕,似腾云驾雾。睁眼一看,果然置身云端,眼前碧空万里。
忽然东方紫气浩荡,绵延三万里而至。李世民惊呼:紫气东来三万里!
紫气如游龙般飘至近前,现出一位骑青牛的巍峨神人,身着道袍,左右各立一名道童。李世民立即伏地 :大唐皇帝李世民,拜见太清道祖。
太上老君面容隐于玄光之中,拂尘轻扬:人皇请起。贫道此来是为点化于你,日间那位庄颜真人,实乃天庭灵台显妙玉极真君,所言非虚。
李世民神色一凛:是世民有眼不识真君,多谢道祖开示。继而恳求道:道祖明鉴,皇后长孙氏贤良淑德,却天命难违,仅得三十六载阳寿。恳请道祖慈悲,赐法延寿,世民感激不尽。
太上老君微微点头:既知天机,便按灵台真君安排行事,他自有延寿之法。你且回去,今后勤政爱民,若能成为明君,自有福报。
李世民欣喜再拜:世民谨遵道祖教诲。
话音方落,拂尘轻挥间,眼前景象骤变。李世民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在太庙之中。
李世民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在太庙之内,方才经历恍如梦幻。
正当他回味梦中情景时,殿外传来内侍急促的禀报:陛下,天现紫气化龙!
李世民疾步踏出大殿,举目望向夜空。只见东方天际紫气奔涌,宛若巨龙横空,龙尾遥指远方,龙首正对太极宫巍峨殿宇。
这番景象令他豁然开朗——那绝非虚幻梦境,而是真切面见了太上道祖。
速传灵台显妙玉极真君...李世民声音微颤,随即改口道:不,先请庄真人入宫觐见。
身旁宦官迟疑道:此刻已近三更...
眉峰刚欲竖起,忽又舒展,轻拍前额道:是朕心急了。备王侯车驾,明日辰时恭迎二位真人。
宦官闻言色变,却不敢多言,俯首领命:谨遵圣谕。
——————
朝阳初升时,两支王侯仪仗穿过朱雀门,载着庄颜与孙思邈直达两仪殿前。
帝后携太子及众皇子早已候在阶下。李世民与长孙无垢并肩上前,执 礼深深作揖:
世民恭迎真君。
长孙恭迎真君。
这般礼遇令随驾群臣暗自惊诧。庄颜拂尘轻摆还礼:陛下皇后唤我庄真人即可,俗世行走不宜张扬。
帝后从善如流,当即召太子等人见礼。庄颜广袖微抬:诸位殿下请起。
待众人入殿,李世民屏退闲杂,只留太子侍坐。珍馐罗列间, 亲奉素酒,将老君托梦之事娓娓道来,末了郑重致歉:昔日有眼不识金仙,望真人海涵。
庄颜朗笑:是贫道刻意隐讳,何怪之有?
李世民趁机追问改命之法,道人捻须答道:当追封李氏始祖,再行功德之举。见 面露疑惑,忽而反问:大唐国教,究竟是道是佛?
李世民不假思索:李氏乃道祖血脉,自然尊道抑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