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手环的震动持续了不到两秒,林昭的手指已经悬在主控台上方。她没有立刻动作,而是将呼吸压到最缓,确保每一次吸气都不带动肩部肌肉的微颤——这是三年来养成的习惯,只要有一点失控,系统就会捕捉到异常脑波,提前激活“孤影”的防御机制。
陈默靠在医疗舱边缘,目光落在她右太阳穴的位置。那里有一道尚未愈合的细痕,是上一次高强度运算留下的。他没说话,只是轻轻敲了两下操作台面,节奏与心跳同步。
林昭点头,手指按下航向确认键。
逃生舱轻微震颤,引擎推力逐步释放。导航屏上的坐标已锁定,星图中央浮现一个未标注的漂浮体,雷达回波显示其外形接近圆柱,表面覆盖着不规则的生物涂层。距离:三万七千公里。预计抵达时间:十八分钟。
“不是自然天体。”林昭低声说,视线扫过扫描数据流,“外壳材质与XC-07培养舱一致,但结构更完整。”
陈默挪到副控位,调出能量场分布图。整个区域存在微弱的脉冲波动,频率恰好与妹妹纳米手环的共振频段重合。他抬手,在空中划了一个短促的弧线——那是他们约定的警戒信号。
林昭没有回应,而是启动“孤影”系统低频模式。半透明界面无声展开,开始解析容器密码协议。刚切入第三层防火墙,颅内便传来一阵灼痛,像是有细针从神经末梢刺入大脑皮层。她咬住后槽牙,强制维持算力输出。
数据流突然停滞。
“反制程序。”她吐出两个字,迅速切断外部链接,转入离线模式。主控台自动切换为手动校准界面,航线参数需要重新输入。她闭眼,凭着记忆调出一组弹道轨迹——那是妹妹最后一次实验前,在控制室里反复演算的路径模型。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每一组数字都精准嵌入误差允许范围。
陈默盯着推进器读数,轻声报出当前速度变化。两人之间没有多余对话,只有操作指令与反馈信号来回传递。
五分钟后,航迹修正完成。逃生舱恢复稳定飞行,距离容器降至一万两千公里。
“孤影”重新接入,继续破解。这一次,林昭将纳米手环贴合在控制面板感应区,利用其内部残留的基因锁共鸣特性,绕开第四层加密。屏幕闪烁,基础数据浮现:
【目标编号:CV-108】
【状态:深度休眠】
【内部克隆体数量:108具】
【基因图谱匹配度:99.97%(参照样本:林璇)】
陈默的手指停在屏幕上。他没有放大图像,也没有进一步查询,只是缓缓抬起眼,看向林昭。
她盯着那串数字,呼吸频率仍未改变,但左手已经握紧了手套内侧的刻痕。LX。两个字母像钉子一样扎进掌心。
“这不是运输装置。”她说,“是储存单元。”
话音未落,“孤影”突然发出无声警告。容器外壳出现动态识别码,呈环形滚动,需匹配特定生物频率才能解锁。系统提示:该频率与林昭脑内芯片激活密钥共享一段核心序列。
使用即可能导致系统连锁崩溃。
她闭眼,回忆起沈烬机械臂中提取的录音片段。那段摇篮曲尾声的声波频段还在数据库中保存完好。她命令“孤影”将其与密钥片段进行叠加模拟,生成临时认证信号。
信号注入瞬间,容器表面泛起涟漪状光纹,全息界面在逃生舱前方展开,倒计时浮现:
00:00:30
与此同时,手腕上的基因锁猛然发烫,像是被电流贯穿。一个声音穿透数据流,断续响起:
“姐姐……别打开!那是……”
是妹妹的声音。
林昭瞳孔骤缩,手指本能地伸向终止按钮,但系统已锁定操作权限。倒计时继续走动,无法中断。
陈默起身冲向主控端口,试图手动断开连接。他的手指刚触碰到接口,整块面板亮起红光,操作权限被远程封锁。
“不行。”他低声道,回头看向林昭,“系统拒绝任何外部干预。”
林昭站在原地,额角渗出细汗。她知道此刻不能退。如果关闭“孤影”,不仅会丢失当前所有解析数据,还可能触发容器自毁机制。但如果继续运行,第三次高强度运算将超出神经系统承受极限。
她深吸一口气,命令系统启动紧急协议。
“孤影”全面激活,视野被密集的数据流填满。她强忍颅内剧痛,聚焦于倒计时最后三秒的画面截取任务。每一毫秒都在消耗神经储备,太阳穴处的细痕开始渗血,顺着脸颊滑落。
00:00:03
她看到容器内部结构图一闪而过——上百个悬浮培养舱整齐排列,每个舱体都连接着独立的生命维持系统。
00:00:02
基因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所有克隆体均处于完全相同的休眠阶段,未发现老化或变异迹象。
00:00:01
就在归零刹那,容器表面光影扭曲,一道全息影像缓缓浮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