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慢慢收回右手,指尖上的焦痕在控制台幽幽的蓝光下泛着暗红。她没去看伤口,左手已经轻轻按上了神经接驳终端。掌心刚贴上去,“孤影”系统就自动唤醒了,悄无声息地接入战场残留的数据流。
护盾破碎时捕捉到的电磁波动还存在离线缓存里。这是她每次战斗后必做的事——不管输赢,所有杂乱信号都要重新分析,哪怕只是噪音也不放过。这一次,她调出了那段只持续了0.3秒的异常频率,它不在常规通讯范围内,像是一段被压缩过的碎片。
“孤影”开始清理干扰源,数据流在视野中平稳滚动。突然,一串低频脉冲从背景噪音里冒了出来,波形轮廓竟然和守夜人组织的专用信道一模一样!林昭手指一顿,立刻切换到情报溯源模式,翻出三天前黑市的交易记录。
卖家ID叫“夜枭”,卖的是“基因锁破解程序”。IP地址跳转了七层,最后指向一颗早就废弃的殖民星节点。伪装得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巧合。她马上启动三级溯源协议,想逆向追踪原始信号源。
就在系统快要穿透最后一层代理时,画面猛地停住了。
眼前的代码像是被什么东西搅乱了,字符扭曲、重组,原本该出现的加密路径图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行半透明的文字,浮在主控台上方,仿佛是从记忆深处飘出来的:
“月亮裂成三瓣时,钥匙藏在哭泣的星星里。”
林昭呼吸一滞。这不是数据库里的内容,也不是任何已知编码方式。这是妹妹小时候常用来考她的谜语——那段实验基地的日子,极少数没录入“孤影”的私人回忆。
系统没有报警,也没有报错,就这么安静地把这句话放在核心分析区,好像这就是推理的自然结果。
她闭了下眼,再睁开,那行字还在。
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作战服袖口,皮革内侧刻的名字缩写已经被磨得发亮。她没急着删掉这段异常,反而输入指令,让“孤影”对这句童谣做语义拆解。系统反应有点慢,运算负荷微微波动,但远没到高负载的程度。
分析结果显示:“月亮”这个词在过去任务中出现过四次,都和沈烬实验室的月相校准机制有关;“三瓣”对应三种基因序列断裂模式;而“哭泣的星星”曾出现在妹妹上传意识前的最后一段录音背景音里,是某个特殊星域引力扰动的谐音代号。
这些信息本该分散在不同模块,需要人工比对才能联系起来。可“孤影”直接就把它们拼好了。
林昭盯着那句话,指节微微收紧。这不是故障,也不是入侵。它是主动连上了她从未授权的记忆。
她调出神经反馈日志,发现就在谜语出现的瞬间,大脑α波有过一次短暂共振,频率和妹妹录音里的声音基频完全一致。这意味着,“孤影”不仅读了她的记忆,还模拟了一种情感触发机制。
她从来没给过它这种权限。
通讯器忽然震动起来。全息投影闪出一道模糊身影,脸被光学迷彩遮住,只能看见手中旋转的能量棒折射出一圈微光。
“别信他。”声音沙哑,带着电流杂音,“沈烬的克隆体不止一个,你见过的那个……不是最初的版本。”
林昭迅速锁定信号来源,却发现传输只维持了1.2秒就中断了。残留数据包没有加密标识,也无法反向追踪。但她听出了那个节奏——守夜人首领每次通话前都会轻敲三下通讯器边缘,就像现在这样。
咔、咔、咔。
三声短促的敲击,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她立刻把这段音频导入“孤影”,同时调取最近七十二小时里所有关于“克隆体”的日志。系统刚运行到第三步,界面又开始扭曲。
同样的谜语再次浮现,这次下面多了组坐标参数,嵌在“哭泣的星星”四个字底下。数值格式不符合任何标准星图体系,倒像是某种基因链折叠后的空间映射。
林昭暂停其他操作,单独提取这组数据,试着和纳米手环里存着的妹妹录音做波形叠加。当第十三段录音播放到第47秒时,背景杂音突然与坐标产生共鸣,生成了一条新的解码路径。
终点指向一个未登记的量子频段,编号Q-γ9——这个编号,曾在母亲删除的日志备份里出现过。
她不动声色地切断外网连接,进入离线模式,把谜语、坐标、频段三项信息并列投射在视野中央。“孤影”开始自主匹配关联节点,速度远超平常。
就在这时,神经接驳终端传来一丝轻微震颤,不是痛,也不是晕,更像是……一种提醒。
她几乎以为是错觉,直到“孤影”在界面角落自动生成一行小字:
“你记得她说这句话时,窗外正下着蓝星花雨。”
林昭猛地抬头。
那天确实下了雨,培养舱外的蓝星花被风吹弯,花瓣一片片贴在玻璃上。妹妹站在她身后,声音很轻:“姐,如果你忘了我,就想想这句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