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警报尖锐地嘶鸣着,林昭的手死死攥住操纵杆,指节泛白,仿佛要将那冰冷的金属捏碎。舷窗外,星空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撕扯、扭曲,星辰拉成细长的光弧,继而炸裂成无数跳跃的光斑,像是整片宇宙正在被人揉皱、撕裂。
她没有回头。逃生舱早已冲出大气层,身后的科研基地沉入死寂,如同被黑暗吞噬的残骸;而前方,是足以碾碎一切的空间乱流——那是一道通往未知的深渊之门。
燃料剩余38%,护盾能量跌至57%,维生系统发出低沉的喘息,靠最后的储备维持运转。林昭深吸一口气,左手贴上主控面板的神经接口,声音轻却坚定:“接入‘守序’,移交航行辅助权限。”
副驾驶位上的机器人缓缓转动脖颈,双眼亮起一道幽蓝光芒。“已同步。”它的声音平稳无波,“正在调取深空气象数据,重建乱流动态模型。”
林昭闭上眼,意识如丝线般延伸,与“孤影”系统融为一体。刹那间,海量信息涌入脑海:引力梯度变化、电磁波动频率、粒子密度分布图……她看见“守序”的推演结果正与自己的判断逐帧对齐——误差仅0.03%。
她睁开眼,瞳孔中映着跳动的数据流。“路径确认。”她的声音冷静得近乎锋利,“17.3度切入外环薄弱区,分三段开启护盾,间隔0.8秒,第二波扰动高峰时微调轨道。”
“计算完成。”机器人回应,“建议前置护盾提前0.4秒启动,以抵消姿态偏移风险。”
林昭点头,指尖在控制台上疾速滑动,修改参数。系统迟滞半秒才弹出【指令确认】的提示框——这微妙的延迟像一根刺扎进她心头:外部干扰已经开始侵蚀信号链路了。
三百公里。乱流前锋刚进入预警范围。
“启动前置护盾。”她下令,语气不容置疑。
绿色的能量罩瞬间展开,如一层薄茧包裹住逃生舱。轻微震动传来,像是车辆驶过布满坑洼的荒原。仪表显示护盾消耗18%能量,结构尚稳,但边缘已有细微波动。
一百八十公里。乱流核心速度骤然加快,比预测快了12%。原本九分钟的穿越窗口,如今只剩不到八分钟。
“调整航向!”她猛推操纵杆,引擎却迟了一瞬才响应。林昭眼神一凛,立即切断非必要供电,将全部电力集中到姿态控制系统。舱内灯光大片熄灭,只剩下驾驶区几盏应急灯散发着微弱的冷光。
就在此时,“守序”突然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检测到横向引力突变,预计五秒后首次偏航。”
林昭屏住呼吸,目光死死锁住导航线。当偏移量刚刚跳动0.2度的瞬间,“孤影”已自动标出修正方向。她的手几乎在同一毫秒做出反应——反向调节推进器功率,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舱体剧烈摇晃,陀螺仪连续三次报错。备用系统紧急切换,校准耗时1.1秒——在这片空间里,一秒足以让人偏离预定轨道数十公里。
“重新锁定惯性基准。”她咬牙低语,额角渗出细汗,“‘守序’,给实时补偿值。”
机器人迅速传回一组动态参数。林昭一边输入系统,一边手动微调。操纵杆在她手中剧烈震颤,仿佛随时会挣脱掌控,但她双手如铁钳般牢牢扣住,纹丝不动。
一百公里。乱流边缘清晰可见,空间如玻璃般龟裂,星光断裂成蛛网状的残影,在视野中疯狂舞动。
“准备第二段护盾。”她说,声音压得极低。
“能量充能61%,0.9秒后达标。”机器人回应。
“等不了。”她眸光一寒,毫不犹豫按下按钮。
护盾再次展开,瞬间吞噬21%能量。这一次的冲击更为猛烈,舱壁发出金属疲劳般的呻吟,舷窗布满电离光纹,视线模糊如雾中观花。
就在护盾激活的刹那,一股强电磁脉冲横扫而来,机器人信号中断0.3秒。
林昭瞳孔骤缩!千钧一发之际,“孤影”立刻补位,反推出引力场变化趋势。她在信号恢复前,凭借毫秒级直觉完成航向修正,手指精准拨动控制钮,动作快得几乎残影重叠。
“补偿完成。”她低声呢喃,嗓音沙哑却不失镇定,“继续前进。”
七十公里。第二波扰动高峰逼近,空间震荡频率飙升。
“按计划变轨。”她紧握操纵杆,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守序’,短脉冲反向推进,抵消横向拉力。”
机器人启动底部推进阵列,喷出短暂而强烈的反向火焰。逃生舱微微侧倾,险之又险地避开一股高速粒子流。剧烈震动中,维生系统发出低压警告,红灯闪烁不止。
林昭额头冷汗滑落,太阳穴传来阵阵刺痛——这是“孤影”超负荷运行的征兆。她不敢停歇,双眼始终盯着前方那条若隐若现的导航线。终于,它稳稳指向那个狭窄的穿越通道,像黑夜中唯一不灭的灯塔。
五十公里。乱流中心疯狂旋转,连光线都被吸入其中,化作虚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