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侦探:王鸥(鸥探长)—— 市刑侦支队“文化遗产案件”专项探长,对古籍修复、文物保护有深入研究,熟悉古籍修复流程与历史文献知识,擅长从修复痕迹、古籍真伪、文化恩怨中捕捉破绽,性格温婉却敏锐,总能在“匠心守护”与“利益贪婪”中揭开历史掩盖的真相。
- 嫌疑人1:何炅(何馆长)—— 市图书馆馆长,死者甄修复的同门师兄,两人因“宋代孤本《论语集注》的修复权”争夺多年,何馆长主张“商业化展出修复成果”,甄修复坚持“保护性修复后入库保存”,表面“文化守护者”,私下却在暗中联系文物贩子,计划将修复后的古籍高价倒卖。
- 嫌疑人2:撒贝宁(撒徒弟)—— 甄修复的首席徒弟,跟随甄修复学习古籍修复十年,却因“修复理念分歧”被甄修复拒绝传授“核心修复技艺”(甄修复认为撒徒弟“急功近利,不懂古籍敬畏”),对死者既敬重又怨恨,私下偷偷模仿甄修复的修复手法,甚至尝试修复破损古籍。
- 嫌疑人3:白敬亭(白藏家)—— 资深古籍收藏家,多次高价求购甄修复修复的古籍被拒,曾因“质疑甄修复篡改古籍内容”与甄修复当众争执,白藏家声称甄修复“为迎合市场,故意修改古籍记载”,表面“文化收藏家”,私下却在寻找甄修复篡改古籍的证据。
- 嫌疑人4:张若昀(张学者)—— 历史系教授,研究宋代历史的权威学者,其研究成果多次因甄修复修复的古籍内容“与史书记载不符”被质疑,张学者认为甄修复修复的古籍“存在人为篡改”,导致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对死者既依赖又不满,私下在考证甄修复修复的古籍真伪。
- 嫌疑人5:杨蓉(杨助理)—— 甄修复的修复助理,负责古籍整理与修复辅助,因“不小心损坏古籍边角”被甄修复严厉批评“不适合做古籍修复”,还被扣除半年奖金,对死者既畏惧又记恨,私下偷偷记录着甄修复的修复过程与古籍修复前后的对比。
- 嫌疑人6:大张伟(大管理)—— 修复室管理员,负责古籍出入库登记与修复室安全,因甄修复“违规将古籍带出修复室”多次与他争执,还被甄修复骂“不懂古籍价值,只会按规办事”,大张伟表面“按章登记”,私下却在安全日志里标注“甄修复多次违规带出古籍,疑似倒卖”。
- 死者:甄修复—— 市图书馆资深古籍修复师,国家级非遗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以修复宋代古籍闻名。今日9:00-11:00(修复室开放时段)死于古籍修复室的修复台前。死因是被尖锐的修复工具“竹刀”刺穿腹部,失血过多而亡。现场:死者身穿白色修复工作服,仰面倒在修复台前,右手紧攥着一本破损的宋代孤本《论语集注》(书页上有新鲜的修复痕迹,却存在明显的篡改笔迹);修复台上散落着古籍修复工具(竹刀、排笔、糨糊、宣纸),其中一把竹刀沾着死者的血迹;地面上有一道从古籍储藏柜延伸到修复台的血迹,旁边掉着一枚刻有“修复传承”的印章(甄修复的私人印章);死者的抽屉里,藏着一封匿名信,内容是“你篡改古籍的事已被发现,若不停止,必让你身败名裂”,发送时间是今日8:30。
——深秋的市图书馆,古色古香的建筑透着厚重的文化气息,古籍修复室本该是安静肃穆的修复场所,却在11:00时突然传来一声惊恐的呼喊——修复室的门被推开,杨助理跌跌撞撞地跑出来,脸色惨白如纸,手里还攥着一块沾血的宣纸,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鸥探长!不好了!甄师父……甄师父死了!”
鸥探长刚赶到图书馆——她本是来调查“古籍修复争议”的投诉案件(白藏家举报甄修复篡改古籍),没想到直接撞上了命案。戴上手套,轻轻推开修复室的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糨糊与宣纸的气息,修复台前的台灯还亮着,柔和的光线洒在死者身上,与地上的血迹形成刺眼对比。
死者甄修复仰面躺在修复台前,白色工作服的腹部被鲜血染透,一把细长的竹刀深深插在伤口处,刀柄上还缠着一缕丝线(修复古籍常用的蚕丝线);他右手紧攥的《论语集注》孤本,书页边缘还沾着未干的糨糊,其中一页“为政篇”的内容被明显篡改,原本“为政以德”的记载被改成了“为政以利”,篡改笔迹与甄修复的日常笔迹相似,却又带着细微差异;修复台上的印章盒敞开着,那枚“修复传承”印章掉落在地,印章上除了甄修复的指纹,还有淡淡的他人指纹痕迹;古籍储藏柜的门虚掩着,里面少了一本清代手抄本《史记》(据大管理说,这本手抄本昨日还在)。
“死亡时间初步判定为今日10:00-10:30,致命伤是腹部的竹刀穿刺伤,凶器就是修复台上的那把竹刀。” 鸥探长蹲下身,仔细检查尸体,“死者手中的《论语集注》存在篡改痕迹,说明他死前正在进行‘非常规修复’——不是保护性修复,而是故意篡改内容;竹刀上的蚕丝线,与撒徒弟常用的修复丝线一致;储藏柜丢失的清代手抄本,很可能是凶手杀人后带走的,目的是掩盖篡改古籍的证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