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第一次见到沈时衍,是在雾岛图书馆的旧期刊区。
那天台风过境,窗外的棕榈树被风卷得翻涌如绿浪,她抱着一摞1998年的《海洋地质学报》往阅览区走,转角就撞上了一个清瘦的身影。期刊散了一地,最上面那本的扉页上,突然落下一滴透明的水珠——不是她的,是对方伞沿滴下的,混着他身上淡淡的、像海盐晒过的皂角香。
“抱歉。”男人弯腰帮她捡期刊,指尖碰到书页时,林微看见他虎口处有一道浅淡的疤痕,像被什么细锐的东西划过。他递还期刊时,目光落在最上面那本的刊名上,眉峰微挑:“你也对雾岛沉船遗址感兴趣?”
林微愣住。她来雾岛是为了找爷爷留下的日记,日记里反复提到1998年的一场“海难”,却没说清是事故还是人为。而眼前这个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衬衫,袖口卷到小臂,眼神里藏着她读不懂的沉郁,却精准地说出了她藏在期刊里的秘密。
后来她才知道,沈时衍是雾岛唯一的灯塔守塔人。
雾岛的灯塔建在悬崖边,是岛上最高的建筑。林微找到那里时,沈时衍正坐在灯塔门口的石阶上擦望远镜,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长满青苔的石墙上。“你怎么找到这儿的?”他问,语气里没有惊讶,倒像是早知道她会来。
“图书馆管理员说,岛上只有你见过1998年的海难现场。”林微攥紧了口袋里的日记,指尖泛白,“我爷爷当时是那艘科考船的船长,日记里说,船沉的那天,灯塔的灯没亮。”
沈时衍擦望远镜的手顿了顿,抬头看向她。暮色里,他的眼睛像浸在海水里的黑曜石:“灯没亮,是因为那天守塔人请假了。”
“那守塔人是谁?”
他沉默了片刻,起身推开灯塔的门:“进来吧,我给你看样东西。”
灯塔内部是旋转的铁梯,踩上去发出咯吱的声响。顶楼的灯室里,挂着一盏老式煤油灯,灯座上刻着一个“沈”字。沈时衍指着灯座:“1998年,这里的守塔人是我父亲。”
林微的心脏猛地一缩。日记里有一页被撕掉了,只留下“沈”和“愧疚”两个残缺的字。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沈时衍又说:“那天我父亲去镇上买药品,回来时船已经沉了。他后来总说,要是他没离开,灯亮着,船就不会撞礁。”
“那他现在……”
“三年前去世了,走之前让我守好这座灯塔,等一个找‘真相’的人。”沈时衍看向窗外,夜色渐浓,海面上亮起零星的渔火,“他说,当年的船不是撞礁沉的,是有人故意破坏了导航系统。”
接下来的日子,林微和沈时衍一起翻查资料。他们在图书馆的旧报纸堆里找到1998年的航海日志,在悬崖下的礁石缝里发现了一块科考船的残骸,上面有被切割过的痕迹。沈时衍还带她去了岛上的老渔民家,老渔民说,那天晚上看到过一艘陌生的快艇,朝着科考船的方向开去。
真相像雾岛的潮水,一点点漫上来。可就在他们快要拼凑出完整画面时,林微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里只有一句话:“别再查了,否则你会变成下一个你爷爷。”
她把信拿给沈时衍看时,他正在灯塔里调试灯光。听完她的话,他关掉了正在闪烁的信号灯,整个灯室瞬间陷入黑暗,只有窗外的月光落在他脸上。“别怕。”他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心很暖,能驱散她心里的寒意,“我父亲等了二十年,我等了三年,现在终于等到你,我们不能放弃。”
那天晚上,他们在灯塔里待到了天亮。沈时衍给她讲他小时候的事,讲他父亲守塔时的认真,讲雾岛的四季如何变化。林微靠在他肩上,听着海浪声和他的心跳声,突然觉得,不管前方有多少危险,只要有他在,她就什么都不怕。
后来,他们在爷爷日记的夹层里找到一张照片。照片上,爷爷和一个男人站在科考船的甲板上,那个男人的侧脸,和沈时衍几乎一模一样——是沈时衍的父亲。照片背面写着:“若灯塔灯亮,吾辈无憾。”
原来,爷爷和沈时衍的父亲早就认识,他们当年一起在科考船上工作,发现了一个关于雾岛海底资源的秘密,有人为了独占资源,故意破坏了导航系统,制造了海难。爷爷和沈父侥幸活了下来,却不敢声张,只能各自守护着真相,等待一个能揭开秘密的人。
真相大白的那天,雾岛下了一场小雨。林微和沈时衍把证据交给了警方,那些隐藏在黑暗里的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傍晚,他们又来到灯塔。沈时衍打开了信号灯,红色的灯光穿透雨雾,照亮了整个海面。“我父亲说,灯塔的意义,是为迷路的人指引方向。”他转过身,看着林微,眼里满是温柔,“现在,我找到了我的方向。”
林微笑着扑进他怀里,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却浇不灭心里的暖意。远处的海面上,一艘渔船正朝着灯塔的方向驶来,灯光在雨雾中忽明忽暗,像一颗跳动的星星。
“沈时衍,”林微抬头,看着他的眼睛,“以后的每一个夜晚,我都想和你一起守着这座灯塔。”
沈时衍低头,在她的额头上印下一个轻吻,声音温柔得像海浪:“好,一辈子都一起。”
雾岛的风还在吹,海浪还在拍打着礁石,可这一次,风里带着甜,浪里藏着暖。灯塔的灯光,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他们往后的岁岁年年。
喜欢朝花瑾雪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朝花瑾雪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