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杨延光去而复返,低声道,“张耆那边……是否要通知他参与防务?毕竟他是朝廷钦命的制置副使。”
杨延昭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必。让他留在定州,协助处理后勤政务即可。军事指挥,无需他插手。”
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绝不能允许任何不确定因素干扰前线的指挥。张耆的态度暧昧,其背后势力更是敌友难辨,必须将其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
杨延光会意,点头离去。
就在北疆紧锣密鼓备战之时,汴梁的旨意终于在一片混乱中下达了。
旨意内容充满了矛盾的焦虑:一方面严令杨延昭必须守住北疆,不得有失;另一方面,又要求他“审时度势”,“勿浪战求功”,并再次强调了“失地同罪”。对于西线的危局,旨意只是要求陕西诸路“竭力自守”,并催促周边兵马“相机援应”,却拿不出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显然,朝堂上的大佬们依旧在互相扯皮和猜忌之中,“青萍”的阴影和皇城司的抓捕行动,让整个中枢几乎陷入了半瘫痪状态。
接到这份含糊其辞、推卸责任的旨意,杨延昭只是冷笑一声,随手放在一边。他早已不对汴梁的决策抱有任何期望。北疆的命运,只能掌握在北疆将士自己手中。
拒马河南岸,宋军阵地。
无数军民正在加紧加固工事,挖掘壕沟,设置拒马。杨延光骑马巡视,不断下达命令,调整布防。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紧张的气息。
河北岸,辽军的营寨连绵不绝,人喊马嘶之声隐约可闻。耶律隆庆站在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眺望着南岸宋军的动向,嘴角带着一丝志在必得的笑意。
“杨延昭……莫州之仇,今日当报!看你如何抵挡我五万铁骑!”他仿佛已经看到麾下勇士踏破南岸防线,饮马黄河的场景。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支五千人的宋军精骑,已经在杨延嗣的率领下,如同暗夜中的利刃,从上游一个隐秘的渡口,悄无声息地潜过了拒马河,如同一支射出的毒箭,直插他的后方软肋。
战云,已然压城。
一场决定北疆命运,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大宋国运的大战,即将在这条古老的界河两岸,猛烈爆发。
喜欢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