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圣王并不把我们的领土扩展到全球各地,也不给我们定下要统一全球的战略目标呢?
启曜130年的高中课堂上,在上完课本内容后,历史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疑问,让同学们自行讨论,畅所欲言。
学生刘康业第一个站起来说道:“因为那时候我们还只是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通讯方式只有电话、电报、广播,主要交通工具只有老式火车、飞机和大型邮轮都还没有建造发展,治理那些地方的成本太大。
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把国内所有郡城铁路通上,而不是一味地往外发展扩张。”
同桌张子涵不赞同,她说:“西晋八王之乱后,当时境外和境内的胡人也南下作乱,中原经济凋敝,民生艰难,人口迅速减少。
圣王来到洛阳时,身边只有三千百姓。
哪怕后来北方大地,只要是能有行动能力的人,都想方设法往洛阳跑,但他们要么被士族豪强禁锢在坞堡,要么被地方军阀把控不让流失,等到后面洛阳邮局分散到各地了,洛阳也花了十多年时间才有十多万人口。”
“一统北方后,那一年的人口普查,北方人口居然才只有六百万不到,就这还是洛阳人口高速发展,给外面能提供低廉商品的情况下。我们稳定的十多亿人口天差地别。”
“现在我们这么大片的国土,生活着这样多的人,一百多年前连一亿人口都没有的情况下,圣王当然不会随意往外扩张。”
她的话说完,班里赞同的人不少。
有同学也说到:“虽然那时候已经有了农业科技,我们的农业在良种加化肥加大机械的加持下,产量史无前例地爆发,但养活的人口还需要投入工业生产。
扩张的话,光是治理人员都需要填进去1/10了,尤其是当时汉人人口比现在少多了,统治会有风险。”
“有什么风险,当时周围那一片,那都是天天盼着洛将军过去修铁路。”
“那是底层。不是上层。光是东晋上层,就一直不认可洛阳,不断往南跑。”
“废话,他们那是给中原造了多大孽,在其位不谋其政,怕洛阳要清算他们,怕的一个个跑的飞快。”
学生张超说:“我认为,那是因为再往外扩张没有价值了。”
“越过草原到北海,为的是那边的油气资源,拿下西域,也是为了西北的油气资源和光照充足的农业环境。
南边地广人稀,植被茂密动物多,但还能用来种植一些必要的经济作物,棕榈、橡胶这些。
半岛那一块,还不是因为北边的扶余人莫名其妙来挑衅我们,居然敢劫我们的铁路队,不知道那是我们洛新定胡大将军的地盘吗!
就把扶余人收拾了,顺便把东南一起拿下,作为未来的军港基地。”
“在往东那是太平洋,西已经是有大油田了,至于西南……”
说到西南,班上的同学们纷纷露出一脸为难的表情。
“只能说圣王不愧是圣王,早就知道南亚次大陆上都是什么妖魔鬼怪,难怪天竺的和尚一个个都往外来传法呢。”
老师也默契笑了,不过没说那片大陆,只说:“在东汉传入中原的释教,那时候只是上层社会的宗教,八王之乱后民生凋敝,北方的石勒石虎都大修佛寺,让佛教得以在北方大面积推广。
不过因为有圣王,佛法传的也很缓慢,后来圣王一统北方后,那里能让那么多和尚吃白饭不干活?
佛寺能拆的拆,不拆的做旅游景点,和尚也得在寺庙劳动。”
然后问其他学生还有没有不同观点。
治理成本、人口不够、扩张目的……好像是能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
这时,还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我认为,是圣王不希望世界上只有一个文明,一个声音,希望能够有一个促使我们进步的对手,所以他有意给外面文明成长的时间。”
“只是外面的人让他失望了,亚洲是我们的地盘,非洲因为采集和捕猎就能生存,反而一片蛮荒;殷洲文明执着于石器和神明祭祀;澳洲土着比非洲文明程度还差;南极洲只有企鹅;中亚西亚那边还有地中海北边那一片的欧罗巴地区,因为受到往西去的游牧民族威胁,也从游牧民族那边知道了我们的存在,开始发了疯一样要往东边来。”
有同学笑道:“穷嘛。他们属于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农业条件和粮食产量比殷洲的殷人都要差,但也有点宗教和文字,比非洲好点,多年来那边就和西亚死磕,但走陆地和地中海都来不了,只能被迫点航海技术。”
“当时已经是启曜85年,圣王离开后的第15年,努力发展本土工农业的我们,在没有了圣王的庇佑后,也能靠着人力物力来抵抗天灾人祸。
我们对大陆边缘的探索一直也没停,一路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矿产、新资源,随时记录。那也没想到,当时能在殷地,碰见欧罗巴来的。
当时欧罗巴也震惊呢,他们虽然跑错地方,没有到我们国家,但也碰上了我们过去的人,还能顺便见证一下我们的文化人员在那里和北殷洲的部落交流,最后跟着殷洲人,一起蹭我们的船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