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楼:其实这段历史,在以前的时候,是不太为人所知的,因为史书只说二袁叛乱,勾结的一些地方逆贼,然后朝堂一边剿灭叛乱一边剿灭串联二袁的势力。
结果考古出了杜畿坟墓的一部分资料,好家伙,那是不给朝堂把土地人口吐出来的,统统按叛乱剿灭啊。
99楼:楼上的,你说的有歧义,搞得好像这些豪强士族很无辜一样。他们私吞田地、人口,不给朝堂上税,也不给地下佃农免租金的时候,个个可都死有余辜。
100楼:虽然史书上没有明写,但有心人仔细分析西京汉社会各阶层人口,其实还是能窥探一二的。
比如开发岭南地区多出来的人口,几乎全是流放过去的北方士族。
还有推行太学考试政策后,考上太学的居然清一色都是寒门子弟,数得上来的士族子弟,除了长安皇帝势力,剩下的都是投的早的。
不是说寒门子弟就不厉害,但是士族那会儿是垄断教育的,他们都没几个人口能考上,这就是不同寻常。
101楼:我只是觉得如此好的传统美德,我们继承地不太够。
102楼:杨修的《讨袁氏檄》可不是炫技的,那就是在给天下士族和寒门发最后通知书。
是东汉士族豪强们不做人太久了,垄断整个社会的大部分资源,多的一点不给底下人,让原本以师生关系、举荐关系依附在士族下面的寒门子弟,都齐齐抛弃他们,不止对皇帝的屠刀视若无睹,还帮着在写史书的时候藏了两笔。
百因必有果,中兴年间的果,都是他们过去种的因。
103楼:游戏里给杨修不少pv动画,写两份千古有名文章的场景都刻画的很帅,整个一自信满满的天才少年。
但我认为,真实历史上,不论杨修是以何种心态写下的文章,都改变不了这是两场极大政治事件的事实。
一想到这里,我有时候都不是很能去推杨修的线。
104楼:话说回来,历史上,杨彪是新儒学运动领军人,他儿子杨修,虽然也是一代文坛宗师,但弃儒从法,游戏里,也有杨修鄙夷儒学的片段。
105楼:笑死,他那不是鄙夷儒学,鄙夷就不会对儒学了解的那么门清,写得出《告天下邪儒书》了。
他是得罪了天下旧儒生,哪怕是杨彪儿子,也在儒学圈子混不下去了,只能弃儒从法。
106楼:历史上如何不知道,反正在游戏里,当代大儒卢植、郑玄、蔡邕,有一个算一个,都在杨修写了那篇扒儒家的文章之后,直接破口大骂。
你去太学地图,还能看见杨彪虽然作为学宫一把手祭酒,但是到点就走,从不拖延,因为怕有人找他打听杨修的事,可谓是被儿子连累的卑微到极点。
107楼:弃儒从法好啊,这可是法家大仙至圣先师的传统路径。有李斯韩非两个好前辈打了样,前程差不到哪里去,果然,杨修混的好到不行。
108楼:笑死,别拿他俩倒霉蛋和杨修比,比起他俩,杨修这个弃儒从法的,混的那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好。
韩非,韩国宗室公子,一辈子救国无门,在自己国家就没人搭理他,一眼看中他的还是隔壁嬴政;李斯,普通士人,中年以前碌碌无为,去了大秦翻身往上蹿,晚年自己和家族全无了。
杨修,弘农杨氏出身,爹是杨彪,小小年纪就跟在皇帝身边,天才之名传遍大汉,一辈子顺风顺水没吃过苦,最大的苦就是自己孩子比较平庸。
看看这三弃儒从法的,你觉得他们能一起比较吗?
109楼:这么一说,韩非和李斯这哥俩实惨啊,哈哈哈哈。
110楼:楼上的,你太不道德了!指指点点.jpg
111楼:惨哪里惨得过郑玄啊,老头一辈子都认真注经,也不搞政治,就老老实实做学者,临了了学术界大变动,他坚持的学术主张直接被朝堂废黜并且贬入尘埃,朝堂重修的书他也很有意见。
和好友卢植因为学术问题闹翻,他自己本来只是学术立场有问题,结果差点都被卷入朝堂站队上,老了好不容易回家,一看市面上的书都还是朝廷印的他最讨厌的那种,自己的着作和学术成就一直只能藏着,不是考古出来都不知道。
112楼:也就是他一直以来的名声都很好,不然就他被袁绍请过去这事,换明朝,直接下狱,换宋朝,也得流放岭南,结果老头够幸运,遇上的皇帝是刘小白,还有卢植这么一个朋友给他求情。
113楼:所以游戏里魔改的郑玄我很喜欢,游戏里老头只是表面上和卢植决裂,事实上还在没有工资地给太学干活,帮着修书,被袁绍请过去站台他居然还是去做间谍的。
回了老家以后,其实老头看到市面上的书都是自己修的,可高兴了,但是为了人设,愣是在那里强憋着,只能半夜自己翻书偷笑。
如果历史上也是这样的,那未免也太可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