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二年,长安格外热闹,又是皇帝和卢植的追逐战,又是卢植和郑玄决裂后的公开讲学,还有太学考、袁绍叛乱以及杨修写的《讨袁氏檄》。
接连不断的热闹,简直让地下阿飘们看的叹为观止。
刘彻没和祖宗后辈们待在一起,拉着自己的臣子们单独聊天,重点夸夸杨修。
年轻、聪明、会来事,文化水平非常高,懂得揣摩圣心,皇帝让干什么干什么,骂人的文章都能写的有理有据,典故频出,真是他们大汉不可多得的文化人才啊。
“这小子如果在我手下,我也会时常召他伴驾。”
夸完了杨修,他开始夸小白。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仙人托生到我大汉,但这是我大汉的福气。”
长得就一副仙人样,还能跟天地沟通,他在的长安,就没看见有什么灾,还是个真懂怎么治国,一点骄奢淫逸的享受不搞的皇帝。
这皇帝姓刘,是刘宏的孩子,真的是给他们老刘家长脸了。
汉武臣子们总之点头就行,别的不需要多想。
要说地下世界谁最受伤,可能是袁家的阿飘们了吧。
本来他们就是玩脱了让董卓给送下来,但是好歹袁术、袁绍都跑出去了,有官职有兵马有人才的,可以走大汉实权军阀的路子,继续延续家族荣耀。
士族们最爱干的,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其他袁家族人也可以去长安,去大汉其他地方发展。
结果杨修一篇檄文,把袁术、袁绍还有整个袁家,都直接打成了大汉乱国贼,不仅把袁家和董卓的那点恩怨给摆在明面上,更是让天下寒门目光对准士族,精准狙击。
一想到现在袁家在大汉名声彻底臭了, 袁家阿飘们只希望袁绍他们两个争点气,别被朝堂剿了,输了那袁家可真的一败涂地,遗臭万年,家族没有后路。
比起长安的热闹,大家更关注的,是外面战场。
战场分三块,孙坚为首的江东外戚剿袁术,以曹操刘备为首的北方官员剿灭袁绍,以及吕布和贾诩带领的兵马,偶尔突袭袁绍,每天都剿灭北方士族。
理由都是现成的:勾结袁氏,叛乱谋逆。
曹操和孙坚的战场,花样百出的军事行动和计谋,很是吸引大家的注意,跟着一起讨论策略,模拟行动的阿飘不在少数。
吕布他们那边,更是隔两天就送新阿飘下来,还都是他们会认识的士族阿飘,这行为比孙、曹战场还要恐怖。
当皇帝大方地提拔寒门子弟,给他们一个上位机会时,并且表明这些都是从士族手上扣下来的后,什么师生之恩,提拔举荐之恩,那都不重要了,被出身门第压抑已久的寒门子弟,只想让这些大汉士族快点死。
他们努力学习,奋斗上进,要的是出人头地,给大汉做官。能有机会只服务大汉和皇帝,没那么多人还愿意同时给士族当拥趸。
即使一些人清楚,贾诩和吕布在借着袁氏叛乱故意屠戮士族,但天下面上乱,实则关中稳得一批,苦于上位无门路的寒门士子们更是被杨修的《讨袁氏檄》找准了针对目标,没人关心士族了,只恨他们这些大士族死的不够快,没多空几个位置出来。
被震撼到的刘庄也看的心里暗爽,面上安慰自己父亲:“这小子有事没事就说‘光武遗病’,现在他开始全方位清理北方士族,以后也没法说您了。”
和近臣聊天的时候,刘小白有时候计划遇到一些阻碍,就会冷笑,说都是光武遗祸,搞得刘秀都是一头雾水。
他作为再造大汉的开国之君,能文能武,政治手腕也不差,向来那都是被子孙和朝臣们吹捧夸赞的那一个,怎么到刘小白这里,直接骂到他这个开国皇帝身上来了?
后来知道了,他骂的是刘秀作为开国皇帝,都没能把地方豪强压下去,让豪强变士族了。
但是没关系,刘小白他不止骂刘秀,也骂刘彻,骂的就是刘彻求仙问道,一天天没事搞神秘,还让董仲舒上位,导致儒门大兴,一个个蹬鼻子上脸。
刘秀咂舌:“他也确实够大胆的。”
当时看到他秦王宫的种子模式后,大家都以为这小子是要“挟种子以令天下”,虽然很不道德,但是能避免战乱,和平收复大汉各地。
结果种子的方式他要用,北方的士族他还没打算留。
汉元帝刘奭虽然大为震撼:“他就不怕天下士族一起造他的反吗?”
刘病已看着自己儿子,耐心解释道:“天下士族不知情,只有北方人才清楚。北方以外的地方,就算知道了,益州有刘焉,荆州有刘表,江东有孙、吴,天下士族谁会管他们呢。”
而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了,那时候想必朝廷也更势大了,又有垄断的种子在手,不愁天下不听话。
刘据看着自己的孙子,眼神平和道:“他不需要士族为他所用,只想士族死。”
聪明的阿飘不在少数,大家看见了贾诩和吕布的所作所为,更看见了他们在屠戮士族之后,清缴士族田地,把士族佃农曲部尽数放归自由,让他们变回能给大汉交税的自由百姓,更是在拿士族的田地,给百姓分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