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后记:益州

作品: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作者:酒神葡萄绿|分类:古言|更新:2025-11-07 08:55:16|字数:8136字

中兴十年,诸葛亮离开了天下最繁华富庶的长安,来到了益州,和郭嘉进行交接。

益州已经没有州牧,诸葛亮的官职是益州巡察使,按理来说仅负责监察,无兵权、财权;不过现在益州特殊情况,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恢复生产,所以曾经州牧有的权力,诸葛亮都有。

他需要在益州待上至少五年十年,利用手中大权把益州好生治理,并且还要在自己卸任后,把巡察使身上的职责都分掉,不能让益州以后有做大的机会。

诸葛亮来的益州,已经是干趴了本地豪强,给百姓分好土地,和五斗米教处理好关系,基础官吏选取、考察制度都已经开始实行的益州。

虽然难关都已经被攻克了,但是不代表后续重新建设生产就轻松了,不然怎么交接工作的时候,郭嘉那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郭嘉是真的不爱干这种活,能干,但不爱干。

比起在益州天天计划这个,盯着那个,他觉得还是长安更合适他,去帮陛下在朝中稳定大局,再不济前线战场也好。

诸葛亮带着太学毕业的朋友徐庶一起来益州,期间郭嘉还把熟悉益州的法正留给他,让他好好干。

法正现在也算是益州管司法律例和官员选拔升迁的一把手了,只要跟着诸葛亮在益州再干个几年,他估计就是直升朝廷,去吏曹为官,位列二品。

他们仨一起搭配干活,法正还管他的,徐庶来处理政务,诸葛亮带着农学生和几个长安大夫,在益州开始建立大汉农学蜀地实验基地和益州医疗体系,一边操持农业医疗,一边还要忙活教育。

他们之中,法正跟着郭嘉贾诩,杀人也杀出了名,徐庶名声不显,诸葛亮那是鼎鼎大名。

毕竟他是长安来的天子近臣,和杨修同一身份的那种。

天才如杨修,名震天下,居然还能让诸葛亮这个后来者居上,并且就算他从益州回去好几年了,诸葛亮还圣宠丝毫不掉。

这种情况下,名声高调本人低调的诸葛亮,自然身上迷雾团团。

法正和他共事久了,就发现皇帝宠爱他不是没有原因的。

小伙年轻英俊,真聪明,脾气好,说话也好听,办事不会太激进极端,该强硬的时候绝不软弱……各种优点和做人做事的风格,和上一批来益州的人简直是天差地别。

上一批来的那都是什么人?

吕布,傲慢凶狠的杀星;贾诩,低调傲慢的毒士;郭嘉,傲慢难缠的操盘手;杨修,傲慢难搞的天才。

个顶个,都是犯下了傲慢之罪的神人。

看着上述来益州的团队人员吧!

法正纵然是对大汉新天子的好感度特高,认为他的存在,简直就是刘宏垃圾皇帝人生中唯一的亮点,但也没法对着那些人,说皇帝是个好人。

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谁家好人皇帝身边能都是这样一群臣子啊!

看着这群人的德性,再看看皇帝对士族豪强的冷酷无情,对寒门、对百姓的春风化雨, 没见过皇帝的法正,时常觉得皇帝是一个强势、狠辣,性格难以揣测,以大汉利益为先的非典型大汉皇帝。

但是现在看了诸葛亮,看诸葛亮带来的这些太学毕业学子,长安大夫们,各个眼神清正得不得了,人也都好说话,没几个犯下傲慢之罪,法正又觉得,自己可能还是误会皇帝了。

大汉的天子,如何能是那种狭隘小人呢?

应该只是贾诩这些人个人素质比较差罢了。

想通了的法正,和诸葛亮共事依旧开开心心,时不时也会问他一些长安趣闻,以此来完善心中的皇帝形象。

吕布眼里的皇帝,善于识马的好伯乐;贾诩眼里的皇帝,大汉救星;郭嘉眼里的皇帝,顺大势而为,没大势就自己造大势的英主;杨修眼里的皇帝,大汉第一明君。

太学学子眼里的皇帝,让人头疼又欲罢不能不敢缺课的良师;大夫们眼里的皇帝,大汉医学启明星。

而诸葛亮眼里的皇帝——毫无缺点的完美君主。

这可不是法正瞎说,而是法正通过和诸葛亮频繁聊天,正面询问、旁敲侧击,一点点侧写出来的,诸葛亮眼中的皇帝形象。

不保真,但也不假。

老实说,发现诸葛亮这么一好工作搭子,眼里的皇帝居然是这种形象,法正也吓一跳,好几天都不敢去找诸葛亮,有工作都是和徐庶交接。

中兴十五年的这天,他来找诸葛亮谈事情,发现诸葛亮一边听,一边写信,就知道这又是在和皇帝通信了。

法正感叹:“孔明你人不在长安,名声应该从未在长安消失吧。”

人走茶凉可能说的太过分了,但是臣子不在长安,离皇帝远了,皇帝身边又是一堆随时想上位的官员,这种时候,诸葛亮不仅还能每月和长安保持高强度通信,还能时常收到天子的私人信件,节日礼物,寿辰礼物……

这种和皇帝关系超好,几年没见到人也依旧能保持情感的君臣情,在大汉真的很少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方便以后阅读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第57章 后记:益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第57章 后记:益州并对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