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袁绍的想法,袁术对这些还真没什么考虑,只是他本人很信谶纬,面对杨修那篇痛斥谶纬的文章,他很是不满,拒绝在扬州张贴他的文章,朝廷的公文诏令,也一并不张贴。
不过问题不大,杨修靠着这篇文章,确实火爆的整个大汉的文人圈子,别管是支持、反对、中立的,大家都看过、听过他的这篇《告天下邪儒书》。
即使袁术压着不在扬州宣传,两篇诏令连着杨修的文章,也还是到了洛阳士人的手上。
孙坚出身寒门,军功起家,对儒家的经学争议并无意见,但他和吴景现在的身份都是外戚,只有皇帝好,他们和他们的家族才会好。
作为和皇帝同一立场,一损俱损的外戚,他们都要做出支持的表态。
同一时间,孙坚和吴景都做出了决定,要让家族中合适的子弟入学太学,支持新君。
回山东老家隐居注经的郑玄也得知了消息,他怒不可遏,作为经学泰斗,毕生研究章句训诂,名满天下的他,一下就成为了被朝廷重点打击和歧视的沉溺“章句”之人。
不论是对学问的追捧还是对自己的正名,他都必须要出发,前往长安。
除了这些名人之外,大汉知道这个消息的读书人,无不为此震动,被触碰到利益的人,和看到自己上进机会的人,立刻有了区分。
而长安,皇帝在让人整顿城防市集,修整完善房屋,提前给这里未来的人才提供便利,谁看了不得说一声皇帝仁德啊!
考虑到皇帝会出钱,长安作为他起家的根基地盘,这里也出得起钱,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
除了杨修在家休养了一个月才来未央宫,暂时小白身边也没什么大事了。
这一年,杨彪经历过太多事了,弘农全族都被灭了,他早就心如死灰,也就是现在想着大汉,以及被天子拿着新儒门宗师的大饼吊着,他才一直活跃着。
只是他完全没想到,自己正为了子孙努力奋斗呢,儿子却猝不及防跳了出来,把全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们杨家父子身上。
还是被老友写信询问才知道杨修写了什么的杨彪也不忍了,抄起棍棒把这个大汉冉冉升起的新天才先揍一顿。
他作为太傅,年纪也大,声望也高,冲在前面再合适不过了,杨修你小子跳出来做什么?
本来也就长安和洛阳人知道你是天子半个心腹,现在你自己主动跟全天下人说,这完全就让别人从骂我一个,到骂我们全家了好吗!
还《告天下邪儒书》,你个虚岁都没虚成年的小子,哪来的这么张狂的口气!
还被人夸写得好是吧?我让你写得好!
被揍了杨修还等着明年和天下才子来长安打辩论呢,所以坚决不肯让自己被打的消息传出去,安安静静在家养伤,等到外表看不出来有事了,再若无其事回未央宫报道。
天气渐凉,明年小白要干的事情很多,今年他还有时间出宫去自己的秦王宫,见见刘辩和刘协。
这两个兄弟还确实蛮听话的,小白说让他们待在这里,他们就老实待着,每天按照曲正安排的时间,看书、习武、下田,都老实照做。
虽然人是都晒成了小麦肤色,但是都长了个头,也长了肉,看着就气色好上不少。
小白过来看看他们,顺便看看他们的学习成果。
文武虽然都不是天才,学的一般,但两人的药田都打理的很好,尤其是刘辩的,长出来的药材品质都是上佳,刘协虽然种的一般,但是他已经在自己看医术了,有事没事给秦王宫上下诊脉练手,忙得很。
看到他们生活充实,小白也为他们高兴。
他欣慰地拍上两个兄弟的手,鼓励道:“既然你们都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那就多努力。伯和,你努力钻研,不懂的就自己传令在天下找名医一起交流,以后给你开个陈留王医学院,让你广收徒子徒孙。
大哥你也是,耕作的事最是不好出成果,你就慢慢打理这片药田,积攒种植经验,以后大汉百姓治病救人的药材,说不定都要看你的了。”
刘辩和刘协出生开始到现在,哪里受过这样的鼓励式教育,一时之间都被夸的有些晕乎,不禁想:难不成我真是这方面的天才?
大教育家刘小白再接再厉。
“莫要妄自菲薄。大哥种的药材能治病救人,伯和你的医术学好了同样也是如此,你们的劳动,救活的都是我大汉百姓,不比朝野那些只会诵经的士人要对大汉有用的多?”
作为曾经对大汉没用的皇帝,刘辩不敢对这个话题进行搭茬,但是刘协就没有这个包袱了。
他沉着的小脸一点,说道:“确实,陛下说的没错,我医术再精进些,以后只要真正治了一个病人,我就比不少人厉害了。”
兄弟俩又跟着小白去巡检农田和小白的造纸坊、农械所,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印书厂,到了晚间才坐下来吃饭。
本应该是各自坐在各自的食案前吃的,但是刘宏是真孩子不多,兄弟仨一般都是听小白的,聚在一张高脚圆桌,坐在高脚胡凳上吃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