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杨彪

作品: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作者:酒神葡萄绿|分类:古言|更新:2025-11-07 08:54:59|字数:8116字

在杜畿劝说之下,杨彪大致能知道,秦王不是一个好糊弄的孩子,但更多的,杜畿却不肯说,只推说秦王不好学,这个年纪,这个身份,除了文字和汉律,居然一本经书典籍都未读过。

杨彪觉得不可思议:“长安又不是没有贤才,何至于此!”

怎么样,作为秦王,他都是不缺教育资源的这一波人,东汉的关西士族虽然长期不如关东的经学世家,但教育资源也总比其他地方好得多。

秦王人在长安,就算他在长安身份是最高的,长安人也不会让他一本书都不读。别的不说,就说举荐自己熟人或者家中子弟来做秦王老师,这个诱惑应该没人会拒绝。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他就是自己不想读书。

于公,杨彪是汉臣,秦王是先帝遗诏定下的储君,现在刘辩被废,没有新君,但他刘皓毫无疑问就是大汉正统。

于私,弘农杨氏全族被灭,杨彪得为族人复仇,他也需要寻求合法反董的势力合作。

他杨彪是以维护汉室权威为己任的大汉忠臣没错,但同时也是关西士族领军人,精通权谋、善于审时度势的老练士族高官。

在知道家族被灭,他带着儿子和族弟,从府中走至西园,让董卓也拿他无可奈何,放他回家置丧。

无论从什么角度,他都是坚定的反董派,不能和大汉逆贼混在一起。

关东联军,杨彪他也看不上。

从他还在洛阳的时候,董卓为了让他们洛阳城内的人安分一点,联军有什么事都第一时间在洛阳散播,因此里面一堆破事,洛阳人尽皆知。

袁术和袁绍这两个袁家子弟知道洛阳家族被灭,也没看见有多想为家族报仇,这样的人指望他们讨董之后匡扶汉室,那真是可笑。

再说长安这边,董卓最早派精锐来打,但是却一直就没攻下,盖勋固然是老练的将军,但长安这边显然比关东联军人心更齐,不是杜畿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盖勋把郭汜的部队据在潼关外都发生了什么。

两相对比,可见一斑。

深思熟虑之下,杨彪同意了与杜畿去长安,他要亲自见一见秦王。

回来之后,他就关门治丧,现在带着杨修和族弟一起再去长安,也问题不大,反正董卓现在无心管关西了。

今年中平七年二月,联军讨董,两个月了,也没讨到什么成果,就孙坚战绩闪亮。

考虑到他的身份是秦王姨父,要是大汉能有这么一个外戚,杨彪觉得只要他能匡扶大汉,那就够了,总比何进好。

当然,这都不是现在杨彪主要关心的,他更关心的,是除了弘农,进入潼关之后,路边那些规整有序的土地。

进了潼关,杨彪也和盖勋寒暄一番。

很多人本以为盖勋长安京兆尹变成长安守将,是刘宏厌弃他的,却没想到,现在盖勋凭借着自己把守潼关,几个月都没让郭汜突破的战绩,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弘农杨氏被灭,盖勋也不知该怎么安慰,反而还是杨彪来向他道谢。

“多谢元固(盖勋的字),为我杨氏子弟收殓尸骨。还请元固,受我一拜!”

杨彪说着,身子重重一拜。

盖勋张嘴,叹气一声,赶紧扶起杨彪,也满脸歉意,“我不曾想到,那郭汜二人居然行如此畜生之事。”

当初只以为那边要去找个县城劫掠一番没去管,谁能想到这两个人居然有胆子下此狠手,盖勋是真的没想到啊。

不过愧疚也不多,这年头谁都不好过,董卓都能灭了袁家,证明高门士族一样能杀,那他再灭个杨家也没什么大不了。

辞别盖勋,他们入潼关往长安去,路上往马车外一看,田畴井然,绿色青葱,穿短袖打补丁 的农人埋头耕作,小孩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诵念着什么。

杜畿介绍道:“他们唱的是时令歌。正月冻解土气新,整耒修渠待春分。二月杏花催布谷,夜浸谷种昼耕云……

农人种田,可不能不知时令。”

马车里的杨修张口道:“时维孟夏,禾黍青青,农人短褐耘耔,童子讴时令之歌,除虫护苗,熙熙然,不知旧年长安景象是否如此。”

杨修年幼,不曾在外行走,旧年长安的景象是否如此谁也不知道,但杨彪可太清楚,几十年来,整个国家都是什么样的情况了。

从入潼关之后,一直到他们入长安前,入目所及都是这样难得的平和繁忙之象,到处都是农人耕作,忙于田事,不似洛阳,荒地都无人耕种。

规整的田地和入目所及的绿色,都让杨彪深受震撼。

中间他们下车停歇过一会,歇脚的村子认得杜畿,看见他,小孩都主动打水来赠他。

速度最快的小孩飞度把水送上,一脸骄傲道:“这是昨日做饭一道烧的水,不是生水,杜功曹尽管喝!”

杜畿笑着收了水,说:“好,等过两年,秦王说来你们这里试点,修个大池子,来解决你们柴不够用的烦恼呢。”

看那小孩开心地又跑回家端水,其他慢他一步的小孩也赶紧把水递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方便以后阅读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第9章 杨彪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第9章 杨彪并对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