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十四年,新帝继位,丞相李斯从始皇帝的丞相顺利过渡成新帝的丞相,新帝还是他的学生,李斯不可谓不志得意满。
哪怕他这丞相,在大秦十五年的时候就主动辞职了,但那也是因为皇帝亲自上门求贤。
学宫里诸子百家林立,除了他李斯,还有谁有他聪明,有他威望高?
继承老师职业的李斯,决心配合皇帝,把大秦学宫打造的比稷下学宫还要出名。
当然,从他的法家立场出发,学宫只要为大秦培养皇帝需要的人才就好了,而不是给诸子百家免费提供学生、场地、纸张、笔墨,诸子百家想在这里蹭大秦的,广收徒传道授课,那必不可能。
为此,在小白拿出自己的学宫章程之后,李斯张口就夸。
“ 陛下想的周到,这学宫还在建设呢,就已经把规章制度都定的如此有度。”
给小白都夸心虚了。
【啊,都是魏骁弄得好,太傅不用在乎他是谁。】
他曾经的贴心臣子之一,魏骁那可是靠着学识和一张嘴,无名无派也硬是压服住一众学派的狠人啊。
李斯记住这个名字,转头就又进言道:“不过这些章程虽好,臣觉得,还能再加上几条。”
如果是皇帝自己拿出来的,李斯绝对举双手赞成,直接就拿来用,但既然是这个不知道是谁的人弄得,那李斯可就要改了。
【太傅您是学宫祭酒,学宫都是您来操持,此事您看着来就好。】
小白对此没有异议,毕竟两个世界还是不太一样的,也是要适当修改好让条例更落地一些。
于是李斯就着手修改了,重点就在打击诸子百家的上课上。
他们法家的课,一是大秦律例,二是法学史,内容是从古至今的各国律法变迁史,其中前者必修,而后者虽然不是必修,但是也算间接掌握了一部分的历史话语权了。
而历史课,直接抹除,儒家顶多只能上礼学课的时候间接讲讲从古至今的礼仪变迁。
除此之外,就是考勤制度、学分制度,以及学宫所有物资供应制度的严格执行,大秦花费巨量物力供应出来的学宫,是让学生们来这里学习,让老师们给大秦培养人才的,不是让这些人来薅大秦羊毛的。
所有人,休想在他李斯手上,通过学宫来占大秦便宜!
就这样,李斯一个人用他恐怖的能力治理学宫,让学宫里的师生们对他敢怒不敢言,两边常年和他斗智斗勇。
在这环境下,李斯人越来越精神,脑子都还更好了。
而与之相对应的,大秦十五年,走马上任的第二任丞相蒙毅,那就是众多政务压身,走都走不开。
蒙毅以前是上卿,深得始皇帝信任,常年跟着嬴政随侍左右,对政务这种东西一点都不陌生,做丞相也能处理的来,就是工作量和他从前比起来骤增。
开始几年还好,虽然皇帝不干活,但是太上皇干活啊,只是大秦二十一年开始,太上皇也休假了,皇帝还依然往外跑,不理政事。
蒙毅宁可一个人担着整个大秦政务的责任,也不肯让皇帝返聘李斯。
笑话,返聘了李斯,那他蒙毅的脸还往哪里放?
至于太子留在朝廷里的张良,这家伙就只作为皇帝留下的心腹,把控一下大秦所有事情有没有按照皇帝的计划来,别的时候他都不怎么干活。
想喊他干点别的活,只有皇帝和太后能使唤的动,他这个丞相勉强能使唤一下,让蒙毅看张良分外不爽。
这个丞相就这么从大秦十五年干到了大秦二十五年,做了十年丞相的蒙毅觉得自己受不了,主动递辞呈退位。
他做丞相的这十年,大秦只对外没什么大事,就是皇帝招募了一支探险队,封他们为使者,让他们去西行。
除此之外,就是辽东的朝鲜内部发生兵变。
这些年大秦也日益强盛,作为帝辛的叔叔箕子的朝鲜,也是受过周天子赐封的,算是中原文化圈最外层了,因此在大秦三年的时候,那边就来人朝见了,做藩属国姿态很是诚恳。
现在那边兵变,还是进入朝鲜的燕人卫氏发生叛乱,作为宗主国的大秦自然当仁不让要进行保护。
大秦二十二年,被派过去的项羽终于穿上了太子赠送给他的“破军套”,一身猩红的铠甲,所到之处,无人敢视其锋芒。
他骑着乌骓,长驱直入辽东,直接带兵护卫子姓朝鲜王室,为大秦护住这个藩属国,顺道无聊,为了显摆自己的铠甲与长戟,还北上溜达了一圈,把东胡揍了个遍,刷出了个“恶将军”的成就。
卫氏叛乱,大秦帮朝鲜解决了这个叛乱,老国王还能撑,儿子们都还年幼,总之项羽递过来的奏折说国王也想回到中原文明的大家庭,但是自己太老了,请求让儿子回来中原重新学习文明礼仪。
此事传遍大秦,连在淮阴的皇帝都深感欣慰,为此停了手头的工作,连夜回到东宫,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见了朝鲜使臣,算是给够了他们面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