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扎根

作品:亮剑:打造兵王小队,老李懵了|作者:格格的勤|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7 07:58:36|字数:4242字

这时赵刚说道:“既然人都在,不如开个会。

这也算是咱们独立团进驻晋西北后的第一次正式碰头会,主题是怎么尽快打开局面。”

李云龙点头:“这事主要还得靠地方上的同志撑着。”

赵刚接过话:“工作确实要靠地方组织去推,但我们部队也不能袖手旁观,该帮的必须帮一把。”

“那是当然。”李云龙说得干脆,“咱们历来就这么干,军民一家,不分彼此。”

赵刚便提议:“那就从那批物资里划出一半,作为补助发给各县的地方党组织。

他们长期在敌后坚持斗争,条件艰苦,理应得到一些实际支持。”

“没问题!”李云龙一口答应,“三百多吨东西拿出去,眼睛都不眨一下。”

其实这笔物资摊到十几个县头上,每处也没多少,勉强能缓解部分干部的生活困难。

但正是这点雪中送炭的帮助,能让地方同志轻装上阵,全力配合独立团站稳脚跟、拓展局面。

说完赵刚转头问王彦:“老王,你觉得咋样?”

王彦沉吟片刻答道:“我赞成。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不能让同志们流血流汗又流泪,组织能在能力范围内给予照顾,是应该的。”

……

乔晟被击毙的消息传开后,局势立刻出现了明显变化。

消息一传开,赵家峪的乡亲们对独立团的看法立马变了样。

当独立团提出想租房子安顿下来时,村里人二话不说就支持。

村中最有威望的张老汉更是把自家整排北屋腾了出来,全让给部队住。

这下,独立团终于不用再露宿荒野、风吹雨打了。

团部、警卫连、通信排、炮兵排,还有狼牙小队,都驻进了赵家峪。

四个步兵营和骑兵排则分散安置在周围五个村子里。

转眼半个月过去,时间到了1942年7月下旬。

这阵子,独立团在晋西北总算扎下了根,至少百姓不再防着捌陆军,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

可要说打开局面,还差得远。

最明显的一点:来报名参军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地方上的同志天天宣传动员,嘴皮子都磨破了,群众就是提不起劲头。

所以这半个月下来,独立团还是原来那1500多人,一点没扩编。

李云龙不慌不忙,可赵刚急得不行,又一次召集团党委开会商量对策。

“老李,老王,这么下去真不行。”赵刚这半月跑前跑后,人都瘦脱了相,脸色蜡黄,嘴角也起了燎泡,“新一团和新二团那边工作做得不错,老百姓参军热情高,听说新一团现在快有1500人了!”

“新二团也不赖,从五百多人发展到八百多了。”

“咱们呢?一直原地踏步,还是1500出头。”

李云龙咧嘴一笑:“老赵,别上火。

你瞧着咱们啥也没干,其实正办一件要紧事呢!”

赵刚一愣:“啥事?我怎么不知道?”

李云龙转头看向王彦:“老王,你说说。”

“休整。”王彦接过话,“我们在积蓄力气。”

“对喽!”李云龙一拍大腿,“咱们是在养精蓄锐。

等战士们吃饱睡足,筋骨养好了,再拉出去打仗,那就是下山的猛虎,个个嗷嗷叫!”

赵刚点点头:“这话也有理。

战士也是普通人,确实需要喘口气。”

李云龙接着说:“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咱们不跟新一团、新二团比谁先壮大。

他们急着扩编,咱们不急。”

“等咱们缓过劲来,打他几个漂亮仗。”

“到时候,根本不用动员,老百姓自己就会抢着来参军。”

“五年前我们刚到晋东南就是这么干的,效果杠杠的。

所以啊,老赵,你真不用愁。”

王彦犹豫了一下,说道:“团长,政委,有句话我一直在心里搁着,不知该不该讲。”

李云龙摆手:“老王,咱之间还讲这些客套?有啥说啥。”

王彦点点头:“那我就直说了。

团长、政委,现在的情况和五年前不一样了。

那时候鬼子刚进山西,烧村子、杀百姓、抢粮食,无恶不作。”

“老百姓吃尽苦头,自然愿意投奔捌陆军。”

“因为咱们是真心抗曰,不像晋绥军光守不动。”

“参军就是保家护院,保命保田。”

“可眼下不同了。

如今鬼子在山西、在整个华北推行的新政策,表面看着‘安民’‘建政’,其实包藏祸心,极具迷惑性。”

“老百姓觉得日子还能过,危机感淡了,参军的念头也就弱了。”

李云龙深有感触地点点头:“还真是这么回事。

这两年,咱们捌陆军的发展速度,远不如刚进山西那三年。”

“特别是头一年——”

“不到一年,129师就从几千人扩到三万!整整翻了三倍!你们想想,这是多大的势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亮剑:打造兵王小队,老李懵了》,方便以后阅读亮剑:打造兵王小队,老李懵了第237章 扎根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亮剑:打造兵王小队,老李懵了第237章 扎根并对亮剑:打造兵王小队,老李懵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