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要形容,大约就是——没有那种被彻底打动、被完全征服的感觉。
就像唐英和王彦,一眼万年,彼此倾心,那种心动的瞬间,早已注定。
提起魏大勇,唐英四下张望:“咦,怎么不见大勇哥?”
“别找了,他哪会来。”程月摇摇头,“王参谋是跟着李团长来旅部开会的,魏大勇又不是随行人员。”
“再说,386旅临时转驻太岳军区,连李团长都是刚知道,更别说他了。”
“他?”唐英故意拖长音调,促狭地笑,“小月姐,你说谁呢?”
程月脸上一红,佯怒道:“死丫头,欠收拾是不是?”
两人笑闹一阵,队伍便开始出发,沿着蜿蜒山路浩浩荡荡前行。
离愁再次涌上心头,唐英忍不住频频回望。
忽然看见王彦已爬上村口的小土坡,正朝她用力挥手。
她也赶紧抬起手,拼命地挥着,仿佛要把所有不舍都送出去。
程月静静站在一旁,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淡淡的落寞。
她从未真正把魏大勇当成恋人,可此刻即将远行,他却没来相送,心里还是泛起一丝说不出的失落。
她清楚,唐英和王彦总会有重逢的一天。
可她和魏大勇这一别,或许就是天涯两隔,再难相见。
正出神间,前方山道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医疗队里的医护人员纷纷低声议论,有人小声嘀咕:“好像是和尚来了。”
程月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一匹白马疾驰而来,马上那人正是魏大勇。
今天的他格外不同——
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衣,干净利落;
下身是条蓝灰色卡其布长裤,笔挺合身;
脚上的皮鞋擦得光亮,连头发都特意剃过,青茬刮得干干净净,露出额头一片清爽。
这副模样,和当初那个邋遢粗犷的“和尚”判若两人。
程月一时怔住,心跳竟微微乱了节奏。
人真的能变得这么彻底吗?
眨眼工夫,魏大勇已策马来到她面前。
他翻身下马,神情认真:“程记者,我能跟你说句话吗?”
程月看向唐英,唐英笑着朝她连连摆手。
她便跟着魏大勇拐进了旁边一条僻静小路。
走到无人处,魏大勇牵着马停下,转身望着她,声音低沉却清晰:“俺有件小东西,想送给你。”
……
魏大勇一边说着,一边从马背后面取下一个包裹。
程月见状,心头一动——莫非是那东西?
当初两人初次碰面时,魏大勇就嚷嚷着要送她一台照相机。
那时她只当是句玩笑话,并未放在心上。
毕竟那年头,照相机可是稀罕物件,寻常人家根本不敢想。
最便宜的鹰酱货也得五十块银元起步。
自那以后,他再没提过这事,程月也就渐渐忘了。
谁曾想,他竟一直记在心里。
“程记者,还记得咱俩头一回见面我说啥了吗?”魏大勇咧嘴一笑,边说边解开布包,“我说过要送你个相机。”
包袱打开,露出一个深棕色的皮盒。
他轻轻掀开盖子,里面静静躺着一台小巧精致的相机。
程月一眼便认了出来——那是德国新出的徕卡机子,配着135毫米、50毫米和35毫米三支镜头,堪称眼下世界上最顶尖的摄影器材。
她的心一下子就被勾住了。
不光因为它是德国精工打造,更因为它轻巧灵便,能挂在身上随走随拍,不像老式相机那样笨重累赘,得专门扛着。
可这样一台机器,价格绝非小数目。
她此前打听过,少说得两百多块大洋!
看程月眼神发亮,魏大勇心里也踏实了。
这趟费尽心思总算没白忙活,要是她不喜欢,那才真是糟践了这份心意。
他笑着把相机递过去:“给,你的。”
程月伸手又缩回,迟疑道:“这……不太合适吧?太贵重了。”
“啥贵重不贵重的。”魏大勇摆摆手,“东西嘛,落到能用的人手里才算值钱,搁错了地方就是摆设。”
“这相机放我这儿,纯属浪费。”
“可到了你手上就不一样了,你能拿它拍下鬼子干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
“所以啊,别管它值多少钱,就当是个干活的家伙什儿。
它本来也就是个工具。”
这番话说得坦荡又贴心,程月听了忍不住笑弯了眼:“魏大勇同志,真得重新认识你了,这话讲得越来越有水平啦。”
“既然你说是为了工作,那我就收下了。”
说完,她欢喜地接过相机,指尖轻轻抚过机身,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珍宝。
魏大勇嘿嘿一笑,又问:“你们医疗队接下来去哪儿?”
这一问,让程月神色微黯,声音低了几分:“要回太岳根据地了,我也跟着一起走。”
“回去?”魏大勇一愣,“可我们团没接到命令啊。”
“不是整个部队都撤。”程月摇头,“只有旅部和直属队返回,你们独立团,还有新一团、新二团都得留在晋西北,开辟新的抗曰根据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