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山西大地,空气已经带着一丝燥热。
夕阳映照下,狼牙小队七人正沿着蜿蜒的山路快速前进。
王喜奎、古屋猛、野坂宽澄和孙铭早已满身大汗,而王彦、魏大勇和王根生的状况则相对轻松许多。
体能上的差距显而易见。
从昨晚离开董家村算起,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个小时。
仅用十六小时,狼牙小队便穿越了超过一百二十公里,深入新原县腹地。
这样的行军强度令人咋舌,也只有狼牙这样的精锐小队才能承受。
但即便如此,在经历了长时间高强度行军后,他们也已接近极限。
望着瘫坐在地、气喘吁吁的孙铭等人,王彦叹了口气:“休息半小时,补充点水和食物。”
“呼——”孙铭等人一听,立刻瘫倒地上。
王彦皱了皱眉,又道:“根生,帮他们活动下腿。”
“怎么又是我?”王根生嘟囔着,“该轮到和尚了。”
“和尚得跟我去山顶侦察,你要不换他?”王彦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啊?那我还是帮忙吧。”王根生说着,走到王喜奎身边,双手压住他的脚尖,用力向上推。
王喜奎立刻发出一阵惨叫,脸都快皱成一团了。
这长时间奔跑后的拉筋,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王彦则带着魏大勇向附近一处高地出发。
自进入新原县以来,每前进十至十五公里,王彦就会登上一个视野开阔的山头,观察山下公路的动静。
这个办法虽然笨,但非常实用。
如果日军真要在新原通往或州的路上设伏,他们必然得通过这条唯一的公路调动兵力。
毕竟,日军携带了大量重型装备。
因此,只要盯住这条新或公路,就等于掌握了日军的动向。
两人一边啃着干饼,一边向山顶爬去。
山西多为荒山,植被稀少,行进还算顺利。
不过即便如此,要爬上几十甚至上百米的山头也并非易事。
尤其在连续高强度行军之后,更是吃力。
也难怪王根生宁愿留下来帮人拉筋,也不愿跟着爬山。
大约十五分钟后,两人终于抵达山头。
魏大勇正准备开口说话,忽然神色一变,迅速猫腰,躲进一丛灌木里。
王彦稍落后几步,也立即找掩体藏好。
等气息平稳后,王彦用手语询问:“发现什么?”
魏大勇回了个手势:“有敌人,对面山上有不少鬼子!”
王彦心头一紧,立刻手脚并用地向魏大勇所在位置靠拢。
两人继续悄悄向上爬。
眼看着离山顶越来越近,翻过一块岩石后,视野顿时开阔。
下一刻,王彦便看到,就在他们下方不远处,正有六七个鬼子在往山顶攀爬,看样子是要设立观察哨。
而在对面山谷中,更多的敌人正从公路上往山上移动。
而留在公路上的鬼子更是密密麻麻,一眼望去,至少有五六千人。
除了敌军步兵之外,还有骑兵、炮兵部队,那一排排75毫米山炮,一字排开足有百米长,至少也有二十门以上。
王彦见状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
幸亏他们狼牙小队亲自走了一趟。
要是没来探查,386旅的主力恐怕真会一头撞进敌军的包围圈。
此时,从山的另一侧攀爬而上的敌军离山顶已经不远了,王彦立刻拽了拽魏大勇腰间的武装带,低声示意,两人迅速后撤。
下山比上山轻松许多,上山用了半个多小时,下山不到十分钟。
刚到山脚,孙铭几人也恢复了些力气。
他迎上来便问:“老王,发现什么情况?”
王彦说:“山那边至少有五千以上的敌军,还配有至少一个联队的山炮兵!”
“山炮兵联队?!”孙铭一惊,“这么说,对面可能是敌军一个师团?”
“应该是驻扎运城的日第37师团。”王彦道,“筱冢义男这老狐狸果然不简单,猜到我们386旅会回或州,提前在这儿埋伏了。”
孙铭说:“那得赶紧回去报告旅部!”
王彦点头:“时间紧迫,我先和和尚赶回去报信。”
“好。”孙铭应道,“我会带根生他们随后跟上。”
于是王彦与孙铭等人分开,带着魏大勇全力疾行,沿原路飞奔,直奔新县而去。
……
此时的新县,战斗已经结束。
守城的日军原本是一个步兵大队加上伪军一个团。
不过如今这支部队被抽调去执行A号作战计划,留守城内的只剩下一个宪兵中队和伪军一个连。
这点兵力面对独立团,根本不堪一击。
担任主攻任务的2营一个冲锋就攻破了东门。
最后在攻打日军宪兵队司令部时才遇到点抵抗。
当于承柱把两门速射炮推出来,战局立刻明朗。
只开了一炮,大门前的重机枪碉堡就飞上了天,沈泉带队迅速冲进院内。
李云龙率主力赶到时,2营已经控制了全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