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作品: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作者:花瑾萱|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7 07:56:53|字数:4418字

祁同伟更不能任由两位大佬针锋相对、气氛凝滞。

那不是成熟的表现,也不符合他的身份与立场。

于是,他轻轻一笑,将杯中残酒抿净,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寻常饭局中的小小涟漪。

他可是沙瑞金的兄长,而沙瑞金一向称呼他为“李哥”。

这种场合下,祁同伟还能说什么呢?

若要和高育良联手去对付沙瑞金?那简直等于自寻死路,连怎么倒台的都不会明白。

此刻,祁同伟的反应最真实,也最为妥当——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应对了。

高育良听罢,笑着举起酒杯致意。

一饮而尽——这是祁同伟递来的台阶,他欣然接受,顺势收场。

而另一边的沙瑞金,脸上同样带着温和笑意,望着祁同伟,端起酒杯缓缓开口:

“是啊,当年大风厂那件事,如果没有你从中周旋,达康怕是也难以收场。

功劳簿上,少不了你一笔。

不过这功劳……

我如今能给你的实在不多。

这样吧,敬你一杯酒,当作奖赏如何?

我看你早就馋这酒了,多喝些。

咱们都上了年纪,好东西就让给你们年轻人了。”

此时的沙瑞金,顺着祁同伟的话头轻轻一带,便将大风厂的责任悄然推到了李达康肩上。

毕竟事发时主事的是李达康,又不是他沙瑞金本人。

这般处理,合情合理,无人可挑出错处。

高育良看在眼里,越发觉得祁同伟顺眼。

这份机敏与分寸,绝非后天训练可得,而是骨子里的本能。

他的态度,恰恰映射出整个立场的走向。

沙瑞金自然心领神会,怎会不悦?

而一直静观其变的李常务,嘴角悄然浮起一丝笑意。

沙瑞金是他的人,如今高育良竟还敢如此行事,哪怕李常务再沉得住气,内心也不免泛起波澜。

他终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是凡人一个。

既然是人,就有亲近疏远之分,眼下这局势,亲疏立判。

他望着高育良的目光里,藏着几分若有若无的冷意,随即自己斟了一杯酒,拿起杯子,细细端详着,忽然道:

“看着这瓶茅台,我想起一部老剧来。

《大明王朝》里的嘉靖帝,拿五十年陈酿泡脚,可我们这些后人,却把同样的酒当成稀世珍品。

这部戏,是我这些年来最喜欢的,可惜真正读懂的人太少。

若真能参透其中意味,在这官场上,何处不能通行无阻?同伟,你知道我最欣赏剧中哪个角色吗?”

祁同伟闻言,一脸茫然。

这类典故,他确实所知有限。

而李常务的目光,则有意无意地落在熟稔明史的高育良身上。

片刻沉默后,高育良沉声道:

“翰林院编修,那个不知世故的愣头青——高翰文。”

李常务一听,顿时朗声大笑,比起刚才与祁同伟玩笑时的笑,这次更为开怀,甚至带了几分讥诮。

“高省掌,你怎么偏偏喜欢他?

莫非只因你们同姓‘高’?还是另有深意?

你可还记得剧中,小阁老是怎么骂他的?

‘一个商人玩腻的妓女,你还当宝似的娶进门,高家十八代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尽了!’

我听说你精研明史,这段台词,应该不会陌生吧?高省掌。”

话音落下,仿佛一支穿越时空的利箭,直击高育良面门。

祁同伟眉梢微动,心中震动。

这话背后的信息量太重了——小凤的事,不正是如此?

而高育良面色未改,但望向李常务的眼神,已悄然转冷。

关于高育良与高小凤的关系,上层几位核心人物早有耳闻。

到了他们这个层级,哪有什么真正的秘密?

风吹草动,皆入档案。

高育良的底细,早已记录在案,清清楚楚。

体制对高级干部的掌握,远比外界想象得更深、更细。

因此,李常务这一番话,分明是敲打,是警告,再明显不过。

此时多说无益,唯有亮出对方的软肋,才能让他闭嘴。

在汉东这片棋局中,若无高育良配合,即便有沙瑞金坐镇,李常务的布局也无法顺畅推进。

道理就这么简单。

所以现在,必须压住高育良的气焰,否则局面随时可能失控。

可即便话说到这份上,高育良仍毫不退缩,直视前方,淡淡回应:

“我敬重高翰文,是因为他的风骨。

他本以严党门生入仕,但在历练之中,逐渐看清了严党的偏执与荒谬。”

断然割舍,哪怕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

贬为平民,也甘之如饴。

至于那些私德琐事,又何足挂齿?

艺伎又如何?终究是血肉之躯。

比起一个人的立身之道,这些不过是尘埃浮沫。

您说是不是啊,李常务?”

此刻,李常务心里只浮现出两个字:高手。

他万万没想到,高育良竟能从这样一个角度反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方便以后阅读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第260章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第260章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并对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