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浦镇在一种令人窒息的等待中,又度过了几日。陈宇派出的侦察兵,如同投入迷雾中的石子,陆续带回了外界模糊却令人心悸的消息。最确凿也最沉重的噩耗终于传来:长兴县城已彻底陷落,日军太阳旗插上了城头。更让陈宇心头一紧的是,混乱中确认,忠义救国军第三路锡武宜区挺进纵队司令刘伟,在率领部队抵御日军攻城的时候,不幸被流弹击中殉国。
这位虽交往不长,但务实且对陈宇多有助益的上司的阵亡,让指挥所内笼罩着一层悲凉。陈宇沉默良久,下令部队进行了简单的哀悼。
局势已然明朗,夹浦镇成了狂涛中一座真正的孤岛。陈宇让郑云鹏通过电台,向忠义救国军总部发去了详细电文,如实汇报了夹浦镇连日来击退日军水陆猛攻、目前陷入重围、弹药消耗殆尽、刘伟司令殉国、长兴及周边要地相继失守的严峻情况。电文的最后,是无奈的请示:“职部孤悬敌后,四面合围,弹尽援绝,恳示方略。”
总部的回电快得惊人,却也冰冷得如同这深秋的湖风,只有寥寥四字:“坚守待援。”
这完全在陈宇意料之中。如今整个浙西乃至更大范围的战场恐怕都已打乱,处处告急,总部又能从哪里变出援兵?他苦笑着将电文揉成一团,扔进火盆。求人不如求己,活下去,只能靠自己。
他立刻下令,加快对溃兵的收容和整编工作。这些从长兴、宜兴、吴兴等地逃散下来的士兵,虽然士气低落,但毕竟经历过战火,稍加整顿,便能补充部队的失血。损失最重的二营优先得到了兵员补充,虽然战斗力恢复尚需时日,但至少编制重新充实起来。同时,所有能动用的人力,包括轻伤员,都被组织起来,日夜不停地加固工事,尤其是面向陆地方向的防御。谁都知道,日军的下一次进攻,很可能来自水陆两个方向的同时猛扑。
陈宇还派出了多股精干的侦察小组,向夹浦镇周围的山区、村落渗透,希望能找到仍在活动的友军,哪怕只是取得联系,互通声气,也能缓解一些孤立无援的心理压力。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太湖水面上的日军船队,在接下来几天里异常安静,甚至开始逐渐减少。起初还以为是在酝酿更大规模的进攻,但侦察兵带回的消息证实,日军在太湖的水面力量确实正在收缩、撤离。与此同时,陆上的消息也陆续汇总:日军在各条战线上的大规模攻势似乎突然停止了。但停止进攻并不意味着退让,长兴、泗安等一批重要城镇已然易手,日军正在巩固新占领的区域,消化战果。
这种“暴风雨后的平静”并未带来丝毫安全感,反而让陈宇更加警惕。日军的突然收缩,背后必然有更大的图谋。
夹浦镇的处境并未因日军停止进攻而改善。最大的危机来自于物资,尤其是弹药的极度匮乏。炮连几乎成了摆设:三门机关炮早已无弹可用,形同废铁;四门82毫米迫击炮仅剩两门还能使用,而炮弹也只剩下可怜的几发,被像眼珠子一样保管起来,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动用。步枪和机枪子弹虽然还算充裕,还能维持,但没有了补充渠道,也必须精打细算。
就在这内外交困之际,一个出乎意料的客人到访了——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的司令顾复兴。他显然是冒着风险,穿过日军可能的封锁线前来。
在一间僻静的屋子里,两人再次会面。顾复兴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表达了来意:“陈司令,听说贵部在此地打得很苦,现在情况似乎也不太好。我们那边情况稍好些,但力量也有限。不知贵部眼下有什么难处?如果我们能帮上忙,尽管开口。”
陈宇看着这位曾因苏征西事件而打过交道、但总体还算坦诚的友军指挥官,心中感慨。他没有隐瞒,坦率地告知了部队目前弹药殆尽、特别是炮弹奇缺的困境。
顾复兴听后,沉吟道:“实不相瞒,我们太湖支队家底也薄,弹药同样紧张。不过,我可以立刻回去向主力部队——独立二团和第16旅汇报贵部的情况。我相信,看在共同抗日的情分上,上级一定会尽力筹措一些弹药支援贵部。”
陈宇心中涌起一丝暖流,在这种时候,任何一点来自外部的善意都显得弥足珍贵。他郑重抱拳:“顾司令雪中送炭,陈某感激不尽!我们也不能白要,可以用粮食或者我们其他物资进行交换,绝不让贵军吃亏!”
送走顾复兴,陈宇的心情稍微明朗了一些,至少,看到了一条或许能补充些许弹药的途径。
然而,来自敌人的“关怀”也接踵而至。就在顾复兴离开的第二天,一名自称来自老朋友的人来到了夹浦镇,竟然是之前和陈宇打过数次交道的日军梅机关特务竹内健次。他竟然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夹浦镇。面对这个当初在临安设计坑害陈宇的那个“老朋友”,陈宇实在给不出好脸色。
在一间特意安排的、气氛压抑的房间里,双方见面了。那说客皮笑肉不笑,一开口便是居高临下的“劝降”:“陈司令,别来无恙?如今的局势,想必您比谁都清楚。皇军此次扫荡,雷霆万钧,这周围已经没有了贵军的部队了。您这夹浦镇,已是孤城一座,外无援兵,内乏粮弹,坚守下去,除了让麾下弟兄白白送死,还有何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