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七月的重庆,宛如一个巨大的蒸笼,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山城的每一寸土地,连嘉陵江上吹来的风都带着灼人的热气。望龙门街的重庆行营门前,卫兵们持枪肃立,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灰布军装。
行营内那间宽敞的会议厅里,吊扇徒劳地转动着,搅不动凝重的空气。长条形的会议桌两侧,分别坐着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首的中央大员和以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康军政首脑。何应钦身着笔挺的呢料军装,胸前缀满勋章,正襟危坐;刘湘则穿着川军特有的灰布军装,面色凝重。两人身后各坐着一排随员和高级将领,空气中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比室外的暑气更加令人窒息。
饶国华作为145师师长,与川军其他主要将领一起参加了会议,川康军各主要部队的师、旅、团主官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看着手中的会议议程,眉头紧锁。各军师旅独立提的出数量整理案、军费支配案、人事处理案……整整五十多件提案,每一项都关系到川军数十万将士的前途命运,也牵扯到各派系的利益。他能感受到会场中那种微妙的紧张气氛——中央想要收拢军权,地方则要尽力保持实力。
诸位,何应钦环视全场,打破沉默,整军之事关系国防大计,望各位本着精诚团结之精神,共商大计。蒋委员长特意嘱咐,整军不仅要整编部队,更要整肃军纪,提高战斗力。
会议进行到第二天,争论愈发激烈。就在双方为部队编制和军费分配争执不下时,一个机要秘书匆匆走进会场,在何应钦耳边低语了几句。何应钦脸色骤变,立即宣布暂时休会。
不一会儿,消息如同野火般在与会人员中传开: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发动进攻,二十九军将士正在浴血抵抗!
会议厅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异常凝重。饶国华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留下几道血痕。他想起不久前与陈宇的谈话,没想到战争来得如此之快。
何应钦重新主持会议时,语气沉重了许多:诸位同仁,刚接到紧急消息,日寇已在卢沟桥向我发动进攻。国难日亟,整军事宜更应加紧完成,以便集中全国力量,共赴国难!
接下来的会议进程明显加快。在民族存亡的危机面前,所有的分歧和争执都被暂时搁置。一项项提案相继通过,整军方案终于达成一致。会议决定:川康各军立即开始整编,所有部队必须在8月15日前完成整编。
会议一结束,饶国华立即带着145师的旅团长们连夜赶回邛崃。几辆运输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车灯划破夜幕,照亮前方坎坷的道路。
师长,看来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第一旅旅长彭焕章打破沉默,声音在颠簸的车厢中显得有些颤抖。
饶国华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沉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辈军人,保家卫国本是天职。只是...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也不知道有多少川中子弟将要血洒疆场。
车厢内陷入沉寂,只听得见发动机的轰鸣和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整编后的部队能否应对现代化的日军?那些装备简陋的士兵将要面对怎样的考验?
回到师部时已是深夜,但饶国华顾不上休息,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师部会议室内,煤油灯将将领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墙上悬挂的巨幅军事地图前,饶国华神情严肃地向各旅团长传达整军会议精神和卢沟桥事变的紧急军情。
诸位,饶国华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整军方案已经确定,重庆行营顾祝同主任特电令川康各师,务必于8月15日前完成整编。川康绥靖公署遵照转饬直辖各部,要求我师要加快整编进度,必须在8月10日前完成初步整编!
命令下达后,整个145师开始了紧张的整编工作。师部彻夜灯火通明,参谋人员忙着制定整编方案,各部队按照新编制进行调整。邛崃城外的大操场上,整天都是部队调动的脚步声和口令声。士兵们忙着整理装备,清点物资,整个营地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缺员单位紧急补充兵员,当地保安队和志愿参军的青年被编入部队。部分老弱士兵进行了裁撤,发放路费遣返回乡。武器装备重新配发,补充了一些新步枪替换下一批老旧的兵器,对于被叫花子的川军来说,这批替换下来的旧武器,也没有浪费,被补充到了其它武器更差的部队。
就在这紧张忙碌的时刻,陈宇的特务营二连却显得格外镇静。自从得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陈宇就加强了部队的战备训练。每天拂晓,当其他部队还在整编调整时,二连的士兵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弟兄们!陈宇站在操场上,面对全连官兵,日本人已经在卢沟桥动手了!这场仗,咱们是躲不掉了!从现在起,全连进入战时状态,加强训练,随时准备开赴前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