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的赏梅宴刚转入内殿,暖阁里的地龙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梅花香与熏香交织的暖意,却掩不住席间暗流涌动。林薇薇刚跟着众人落座,就见宫女们捧着新沏的雨前龙井上前,其中一位宫女给她斟茶时,手微微一顿,茶水溅出少许在桌案上 —— 这细微的慌乱,让林薇薇下意识摸了摸脖颈间的长命锁,果然捕捉到她的心声:“高娘娘刚才特意吩咐,给姜常在斟茶时‘慢些’,要是能溅湿她的衣裳才好……”
林薇薇不动声色地用帕子拭去桌案上的茶水,抬眼时,恰好对上高贵妃投来的目光。对方身着一身茄紫色绣金蟒纹宫装,头戴累丝嵌宝金凤簪,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听说姜常在是江南庶女出身?”
这话一出,席间瞬间安静下来。古代等级森严,“庶女” 二字本就是敏感话题,高贵妃此刻当众提及,显然是故意发难。林薇薇清晰听到她的心声:“庶女出身还敢占着陛下的心思,今日定要让她在众人面前难堪,看看她还能不能端着那副温和的架子!”
坐在另一侧的柳如烟立刻接话,语气带着假意的劝解:“高娘娘这话就见外了,出身哪能论高低呢?不过话说回来,姜妹妹能从庶女一步步走到常在的位置,还让陛下这般看重,倒真是让人羡慕 —— 姐姐您说是不是?” 她嘴上说着 “羡慕”,眼底却满是恶意,林薇薇能清晰捕捉到她的想法:“最好让高娘娘和她吵起来,我坐收渔利,让陛下看看她的‘真面目’!”
这一唱一和的发难,让席间不少嫔妃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落在林薇薇身上。有人带着看热闹的期待,有人带着几分担忧,连坐在上首的太后,也放下了手中的佛珠,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 显然,这是对林薇薇应对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林薇薇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端起茶盏浅酌一口,温热的茶汤让她原本紧绷的神经稍稍舒缓。她知道,此刻若是辩解 “出身无关紧要”,只会落入高贵妃的圈套,显得心虚;若是反唇相讥,又会违背太后 “和睦” 的初衷,失了分寸。
待茶盏放下时,她脸上已恢复了往日的温和笑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坚定:“高娘娘说的是,臣妾确实是江南庶女出身,这一点臣妾从未隐瞒。只是臣妾始终觉得,出身是天定的,可待人处事的心意是自己选的 —— 陛下抬举臣妾,封臣妾为常在,并非因为出身,而是念及臣妾安分守己,未曾给后宫添乱;太后今日设宴,也不是为了论出身高低,而是想让大家和睦相处,共赏梅花。”
这番话既没有回避 “庶女出身” 的话题,又巧妙地将焦点从 “出身” 转移到 “陛下恩宠的缘由” 与 “太后设宴的初衷” 上,既肯定了皇帝的识人眼光,又呼应了太后的心意,一句话堵住了两人继续发难的口子。
高贵妃显然没料到她会这般应对,脸色微微一沉,刚想再开口,就听到太后的声音从上方传来:“薇薇说得在理。后宫之中,最该看重的是品行,而非出身。哀家今日设宴,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和睦才能长久,无谓的争执,只会伤了和气。”
太后的话相当于直接为林薇薇解围,也暗暗敲打了高贵妃。席间的氛围瞬间缓和,几位低位嫔妃连忙附和:“太后说得是,姜常在深明大义,倒是我们该向她学习。” 高贵妃见状,只能悻悻地闭上嘴,心里却依旧不服气:“算她运气好,有太后帮腔!往后总有机会让她出丑!”
柳如烟见发难不成,反而让林薇薇得了太后的称赞,心里更是不甘,却也不敢再贸然开口,只能端起茶盏掩饰尴尬。她本想借高贵妃的手打压林薇薇,没成想反而让对方更显从容,这让她越发觉得,林薇薇比她想象中更难对付。
宴席过半,太后提议行 “飞花令” 助兴,以 “梅” 为令。轮到林薇薇时,她略一思索,便念出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的诗句,话音刚落,就引来一片赞叹 —— 这两句诗既应景,又显雅致,比几位高位嫔妃刻意堆砌的辞藻更显功底。
太后笑着点头:“没想到薇薇不仅懂点心,还通诗词,倒是个多才多艺的。” 她的心声清晰传来:“这丫头不仅应对刁难得体,还不露锋芒,既给了高氏台阶,又没让自己失了体面,这般情商,在后宫实属难得。”
林薇薇连忙起身行礼:“太后过奖了,臣妾只是偶尔读过几首诗,算不得多才多艺。比起娘娘和各位姐姐,臣妾还差得远呢。” 她刻意放低姿态,既不抢功,也不炫耀,恰好符合 “安分” 的人设,让席间原本对她有敌意的几位嫔妃,也少了几分排斥。
临近散席时,皇帝轩辕昭特意过来,低声问:“刚才高氏和柳氏刁难你,没受委屈吧?” 他的眼神里满是关切,林薇薇清晰听到他的心声:“幸好她应对得好,若是真受了委屈,朕定要好好教训那两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