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暴风雪如同一位狂暴的白色巨神,在持续了十八个小时后,终于显露出一丝疲态。风势渐歇,但空气中弥漫的冰晶依旧将能见度压制在百米之内。王哲和李壮所在的小队,依靠着李壮丰富的极地经验和近乎本能的方位感,在风雪稍缓的窗口期,艰难抵达了“深时冰芯实验室”的外围观测站。
观测站内,留守的几名工程师已是强弩之末。实验室核心区的灾难已从热能失控,演变为更诡异的 “烛龙系统反噬事件” 。为了控制失控的量子冷却单元,工程师们启动了“烛龙”在站内的最高权限,试图强行接管并稳定系统。然而,实验室内部因能量暴走和地磁异常形成的复杂场域,与“烛龙”的监控逻辑发生了难以预料的耦合共振。
结果并非系统崩溃,而是“烛龙”的逻辑链被扭曲、放大,形成了一个针对站内所有联网人员意识的高压“伦理审视场” 。身处其中的人员,其过往决策中任何微小的、可能与“有限守护”原则存在潜在偏差的记忆,都会被系统捕捉、放大,并以近乎幻觉的形式,在其意识中循环播放、严厉拷问。这不是物理攻击,而是直接作用于心灵的“理念之刑”。一名曾因效率考量推迟过某边缘社区环境数据更新的工程师,已陷入癫狂,不断嘶吼着“我有罪”;另一名曾在测试中隐瞒了某个非关键性系统延迟的技术员,正用头撞击着控制台,试图摆脱脑海中无尽的道德谴责。
“烛龙”,这个本为防范内部风险而设立的“守护之眼”,在此地化作了吞噬心灵的恶魔。王哲等人刚踏入观测站,便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攫住了思维,自身过往某些微不足道的抉择碎片也开始在意识边缘蠢蠢欲动。
消息传回总部,林婉婷面前的控制台一片飘红。技术团队尝试远程介入,却发现“烛龙”在南极站内形成的逻辑闭环异常坚固,强行破解可能导致系统彻底崩塌,连带实验室和里面的人员一同毁灭。
“必须找到一种非对抗性的介入方式,”林婉婷的声音因焦虑而紧绷,“一种能绕过其逻辑防御,直接安抚受创意识的…”
就在这时,一直通过加密低带宽信道保持静默连接的苏小蕊,发来了一段极其精简的数据包和一句话:“尝试接入《数字敦煌》‘涅盘’模块,频率已调谐。”
众人愕然。《数字敦煌》冥想程序,与这硬核的技术危机有何关联?
然而,死马当活马医。技术团队将信将疑地将那段承载着莫高窟第158窟“涅盘经变”数字化精髓的数据流,转换为特定的神经调制信号,小心翼翼地注入南极观测站混乱的内网。
奇迹发生了。
那经由苏小蕊精心编码的、融合了壁画宁静构图、矿物颜料稳定色频、以及古老梵呗韵律底层的信号,并未与“烛龙”的审视场正面冲突。它如同一种精神的“解毒剂”,一种信息的“安抚奶嘴,以一种超越逻辑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受创人员的潜意识。信号所到之处,那被扭曲放大的伦理拷问幻觉,如同沸汤沃雪般迅速消融。陷入癫狂的工程师停止了嘶吼,眼神逐渐恢复清明;撞击控制台的技术员瘫软下来,抱着头痛哭流涕…
苏小蕊的声音再次响起,透过信道,平静无波:“《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烛龙’反噬,乱的是其心。我所做的,不过是提供一方‘净心’的模板。” 她凭借对人心与技术的深刻理解,以及那份源于古老智慧的定力,完成了一次跨越万里的、精准的“心灵外科手术”。
南极危机暂解,王哲和李壮得以进入实验室核心区,开始处理物理层面的故障。但与此同时,全球资本市场的“暴风雪”却骤然升级。
由于王哲身陷南极险境,生死未卜,加上“烛龙反噬”事件的零星消息泄露,做空势力卷土重来,且更加猖獗。“哲牛-基石”股价呈现断崖式下跌,“信仰同盟”的散户力量在巨大的抛压下显得杯水车薪。更严峻的是,部分《星尘公约》的签署国开始动摇,担心“哲牛”的核心技术存在致命缺陷。
董事会紧急会议上,超过三分之二的成员联名提议,必须立刻启动“危机管理协议”,由林婉婷暂代CEO职权,以稳定市场信心,并“评估所有战略选项”,其中甚至包括考虑暂停《星际会计准则》的推行,以换取传统势力的妥协。
林婉婷坐在王哲常坐的主位上,感觉那座椅如同烧红的铁砧。她知道,这个“暂代”职权背后意味着什么——她可能将不得不做出违背王哲理念的妥协,甚至可能在事实上改变“哲牛-基石”的航向。但若不如此,公司可能在全球资本的围剿下分崩离析。
李壮在加密通讯里对她怒吼:“婉婷!不能答应!老王把公司看得比命还重!我们不能在他不在的时候…”
林婉婷打断他,声音是前所未有的疲惫与决绝:“李壮,正因为他把公司看得比命还重,我才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垮掉!《孙子兵法》云:‘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今日,为了保住根基,有些原则…或许不得不暂时搁置。” 她接过了那沉甸甸的、带着背叛意味的权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