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与苏小蕊之间那道因理念差异而产生的无形裂痕,尚未有机会弥合,便被外部世界汹涌的恶意与内部运作的惯性,撕扯得愈发深邃。
“哲牛神话即将破灭!”—— 类似的标题,如同携带病毒的飞蛾,开始在全球金融信息网络的阴暗角落扑腾、滋生。由传统工业巨头与部分失意金融资本暗中资助的数十家边缘媒体与智库,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动了一场针对“哲牛-基石”的舆论狙击。他们的攻击角度极其刁钻,不再正面强攻其技术或伦理,而是精心编织了一套“祛魅”叙事。
一份据称来自“哲牛-基石”内部匿名工程师的“爆料”在网络悄然流传,它声称“烛龙”内部监控系统已导致超过15%的核心研发人员因“理念不合”或“心理压力”离职;“鸿蒙”AI在模拟极端文明灾难时,多次出现“非理性悖论”,其“有限守护”原则存在根本性逻辑缺陷;更致命的是,报告暗示《星际会计准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骗局,旨在通过制造新的技术壁垒,为“哲牛-基石”谋取未来数字时代的“规则垄断权”。
这些指控真伪混杂,如同淬毒的匕首,精准地刺向资本市场最敏感的神经——不确定性与信任。“哲牛-基石”的股价,在上市后首次出现了连续而诡异的小幅阴跌,虽然“信仰同盟”的散户们仍在奋力托盘,但一种疑虑的瘟疫,正悄然蔓延。
就在王哲于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峰会上,面对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为《星际会计准则》的可行性进行激烈辩护,并疲于应对私下里关于“内部动荡”的试探性询问时,苏小蕊却置身于一片截然不同的天地。
甘肃,陇南,刚刚经历了一场罕见特大泥石流袭击的灾区。天空灰蒙,雨水淅沥,大地满目疮痗。苏小蕊并非以官方身份到来,她拒绝了所有随行,只身融入救灾的人流。她穿着简单的冲锋衣,裤脚沾满泥浆,与志愿者们一同分发物资,安抚惊魂未定的灾民。
在这里,她亲眼见证了“承影-5型”救援机器人群,如何在危险的不稳定斜坡上,利用其精准的传感器和强大的机械臂,搜寻生命迹象,清理障碍;如何为临时医疗点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和轻伤员的初步护理。没有路演会场上的哲学辩论,没有联合国大厅里的规则博弈,只有冰冷的金属与代码,在泥泞与泪水中,沉默而高效地践行着最基本的“守护”——拯救生命。
一位被“承影”从倒塌屋梁下救出的老人,紧紧握着苏小蕊的手,老泪纵横:“姑娘,谢谢你们…谢谢这铁疙瘩…它救了我的命啊…” 老人浑浊的眼中,没有对技术的恐惧,只有最纯粹的、劫后余生的感激。
这一刻,苏小蕊心中因王哲的疏离和那些网络谣言而产生的阴霾,仿佛被这质朴的情感驱散了些许。她想起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技术的终极意义,不正是体现在这最具体、最微末的“及人之老”的瞬间吗?那些关于“规则垄断”、“逻辑缺陷”的宏大争论,在生命被切实挽留的现场,显得如此苍白而虚浮。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守护,在于每一个可以被触摸到的当下。
然而,现实的引力依然冰冷。这一天,是她与王哲相识三周年的纪念日。一个在数月前,王哲曾信誓旦旦保证,无论如何都会空出来陪伴她的日子。清晨,她在灾区简陋的帐篷里,收到了一条来自王哲的加密讯息,内容简短而充斥着歉意:“小蕊,欧洲央行与美联储联合临时召集紧急闭门会议,商讨《准则》核心争议点,无法推辞。纪念日礼物,我已嘱托婉婷代我转交。盼谅。”
字里行间,是熟悉的、被宏大叙事裹挟的无奈,却也带着一种日渐习以为常的疏离。苏小蕊握着通讯器的手指微微收紧,指尖泛白。她望着帐篷外依旧阴沉的天空,和远处仍在忙碌的“承影”机器人,心中一片空茫。她不需要礼物,她需要的,是那个能与她在敦煌壁画前论道、能在夜深人静时分享片刻宁静的人,而不是一个永远在视频会议中、行程表精确到秒的“文明守护者”符号。
当晚,苏小蕊暂时离开灾区,返回兰州一处临时下榻处。林婉婷已然等在酒店大堂,她依旧是一身剪裁利落的职业装,神情干练,只是眼底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小蕊,”林婉婷迎上前,递上一个包装极其精美的狭长礼盒,语气是公事公办的周到,“这是王哲嘱咐我务必亲手交给你的。他在会议间隙亲自挑选的。” 盒子里,是一卷罕见的宋代刻本《金刚经》残卷,价值连城,且极其契合苏小蕊的心性。王哲的用心,可见一斑。
然而,就在林婉婷递过礼盒的瞬间,苏小蕊敏锐地注意到,林婉婷左手手腕上,佩戴着一条她从未见过的、设计简洁却工艺极其精湛的铂金手链,链坠是一个微小的、抽象化的星轨图案。而林婉婷身上那丝若有若无的、属于王哲书房常用的那款定制墨水的清冷气息,更是让苏小蕊的心,如同被细密的针刺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