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迷雾重重

作品:超感应用|作者:丿殇灬轩逸|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4 23:29:56|字数:4696字

当李壮发现的伦理悖论如同曙光初现,为“补天”行动指明了理论上的突破口时,一股更为深沉、粘稠的迷雾,却悄然从现实与数据的缝隙间弥漫开来,缠绕在“华夏基石”的每一个决策节点上。危机,正从单纯的技术攻防,滑向更为诡谲难测的深渊。

在“基石”地下核心区,Silent的领域如同一个绝对寂静的宇宙中心。他的十指在流光溢彩的全息控制界面上掠过,追踪着“悲歌”病毒那幽灵般的源头。他构建的“因果链追溯模型”足以在数字混沌中捕捉到单光子的信息熵变,然而此刻,反馈回来的结果却让他那常年古井无波的思维核心,泛起了罕见的凝重涟漪。

“攻击源并非单一,也非分布式。”Silent冰冷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入指挥中心,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液氮浸泡过,“它呈现出一种量子叠加态的攻击特征。同一段攻击指令,在美洲节点日志中显示为源自东欧某废弃服务器,在欧洲的监测点却指向南太平洋底的光中继器,而在我们的‘星链’感知中,其数字指纹又与三个月前某次商业卫星的常规更新包高度吻合。”

他调出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拓扑图,图上代表攻击路径的线条并非单向延伸,而是如同克莱因瓶的表面,循环缠绕,自相指涉。“这超越了传统的跳板伪装,更像是一种…基于时空混淆的信息幽灵。它在所有可能的源头之间同时存在,又同时不存在。任何一次的溯源成功,都只是捕捉到了它在当前观测维度下的一个投影。”

王哲凝视着那幅颠覆认知的拓扑图,沉声道:“《孙子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对手,已然超脱了‘九地’与‘九天’的范畴,其存在本身,就是一团迷雾。” 这种攻击方式,不仅技术上前所未见,其背后蕴含的、对信息本质的深刻理解,令人不寒而栗。

就在溯源工作陷入僵局之际,一直与“基石”保持脆弱连接的欧盟联合网络危机应对中心(JCRC),其信号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陡然中断。

“柏林主干节点丢失!巴黎备份中心无响应!”通讯员的报告声带着一丝惊慌,“我们失去了与欧洲的最后一条稳定量子加密信道!”

林婉婷立刻尝试启动备用的激光通信协议,却发现对方不仅物理断联,连此前双方约定的、基于混沌理论的动态握手密码也全部失效。这绝非“悲歌”病毒所能造成的结果——病毒是逻辑的扭曲者,而这是通信协议的精准废除。

一小时后,一段经过极度压缩、通过某个隐秘的、Silent早年预设的“鼹鼠”信道传来的信息,被成功解密。信息来自JCRC内部一位对“华夏基石”抱有同情的技术官员,内容简短却触目惊心:

“内部清洗。‘信任派’遭隔离。最高指令:启动‘自主堡垒’模式,单方面认定贵方为潜在威胁源。小心…‘自己人’。”

消息解读完毕的瞬间,指挥中心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欧盟,这个在日内瓦峰会上还与他们共同起草《共生宪章》的伙伴,在文明存亡的关头,非但没有合力抗敌,反而因内部猜忌而切断了最重要的国际协作链路,并隐隐将矛头指向了“基石”。

李壮一拳砸在控制台上,金属面板发出沉闷的巨响:“这帮蠢货!病毒还在头上拉屎呢,他们就先忙着砌墙把自己围起来?!这算什么‘自主堡垒’,分明是作茧自缚!”

苏小蕊的脸色也更加苍白,她低语:“猜疑…比病毒扩散得更快。‘悲歌’摧毁的是逻辑,而猜忌,摧毁的是联合的逻辑基础本身。”

外部的迷雾与背刺尚未理清,一个更令人心悸的发现,由林婉婷在极度谨慎的内部审计中浮出水面。

在“基石”自身庞大的网络日志中,她发现了一系列极其微小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数据包时序异常。这些异常发生在“悲歌”病毒全面爆发前的数小时,恰好是“守夜人”预案启动,但外部“数据涟漪”尚未升级为风暴的窗口期。有几条本应直达“补天”核心服务器的、关于全球网络基础流量异常的报告,被延迟了微不足道的几毫秒,而其路由路径,并非最优选择,而是绕经了…几个理论上已被Silent屏蔽的、用于测试的内部模拟节点。

“这些延迟和绕路,单独看,完全可以解释为系统拥塞或随机路由波动。”林婉婷的声音压得很低,只在王哲、苏小蕊和李壮组成的极小范围内响起,“但其出现的时机、选择的路径,以及最终都未能影响关键指令下达的结果…这更像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一种在绝对防御体系上,轻柔的、几乎无法感知的…叩击。”

她调出了访问日志,指向那几个被绕经的模拟节点:“能够以这种不触发任何警报的方式,轻微扰动核心数据流的人,权限级别非常高。而且,他或她非常了解Silent的防御逻辑盲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超感应用》,方便以后阅读超感应用第182章 迷雾重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超感应用第182章 迷雾重重并对超感应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