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跨越敌我界限的奇特“对话”之后,数字空间重归近乎诡异的平静。神秘对手不再来袭,甚至连一丝试探性的涟漪都未曾泛起,仿佛彻底融入了数据的虚无。然而,“哲牛”核心团队的心弦却并未放松,反而被一种更深沉、更复杂的好奇与疑虑所缠绕。那个赠予他们漏洞报告的存在,如同一个没有面目的幽灵,其动机、身份、目的,都笼罩在浓雾之中,令人不安,又莫名地……吸引。
“‘谨此赠还,以酬清源之谊’……”李壮反复咀嚼着那句留言,眉头拧成了疙瘩,“妈的,文绉绉的,还懂得知恩图报?这到底是个什么路数的家伙?” 他的愤怒与敌意,在对方展现出的、近乎施舍般的技术碾压和难以理解的“风度”面前,变得有些无所适从,转化为一种焦躁的探究欲。
苏小蕊则将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份漏洞修复方案的精妙逻辑中,试图从中反向推导出对方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渊源。“这份方案……不仅仅是在解决问题,它更像是在展示一种……更优美、更本质的算法哲学。写它的人,对AI架构的理解,可能达到了某种我们尚未触及的层面。” 她的语气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面对更高智慧时的敬畏与兴奋,同时也有一丝被无形差距所刺痛的不甘。
王哲沉默的时间更长了。他站在那面象征性的白板前,上面不再是与“迅科”斗争的路线图,而是零星写着几个词:“技术至上?”“理念共鸣?”“非敌非友?”“目的?” 那个神秘的“S”(他内心已开始用这个字母指代对方),其行为逻辑完全超出了常规的商业间谍或恶意黑客的范畴,更像是一个遵循着某种独特、甚至孤高准则的“数字独行者”。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张涛翻阅着古籍,试图从先贤智慧中找到映照,“此君所为,雄在其技,凌厉刚猛;雌在其行,赠礼示好,不露锋芒。其心难测,其志非小。然《鬼谷子》有言:‘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予。’ 其所图者,或非眼前之利也。”
就在这种悬而未决的探究氛围中,一个意外的突破口,以一种极其偶然的方式出现了。
李壮在例行巡查那个曾被“S”用作通信节点的废弃“蜜罐”服务器时,发现了一段极其微弱的、几乎被正常数据流完全淹没的残留信号痕迹。它并非对方主动留下,更像是在其高超的隐匿技术下,因与“哲牛”特定防火墙协议发生了一次极其短暂的、非计划内的底层交互,而意外剥落的一丝“数字表皮”。
“有发现!”李壮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变调,他调用全部算力,如同考古学家清理千年化石上的泥土般,小心翼翼地对那段残迹进行复原和放大分析,“是一段……被多重加密和动态伪装协议包裹的……日志碎片?或者……是某种身份标识的残留?”
经过苏小蕊和王哲联手,耗费了近十个小时的破解与逻辑重构,那段残迹终于显露出其冰山一角。里面没有个人身份信息,没有地理位置数据,只有几个破碎的、似乎关联着某个早已被遗忘的、非公开的军方背景研究项目的内部代号,以及一个在极少数顶尖黑客圈层里流传的、带着禁忌色彩的代号——“Silent”。
“Silent……”苏小蕊轻声念出这个代号,感觉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是他?那个传说中……单枪匹马渗透过多国金融结算系统后台,却从未牟利,只是留下系统漏洞报告后就悄然消失的‘沉默者’?他不是早在三年前就彻底消失了吗?”
李壮倒吸一口凉气:“操!是那个疯子?!据说他入侵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搞破坏,纯粹他妈的是为了……‘看看系统的极限在哪里’?他曾经把五角大楼一个外围防御节点搞得瘫痪了半小时,就为了证明他们的加密算法有逻辑缺陷?!后来好像是被某个大国招安了……还是被迫隐退了?”
线索的碎片开始拼凑。张涛闻言,神色凝重地补充道:“若真是此人,其行事确与传闻相符。技术超群,行为难测,似无特定之敌,亦无恒定之友,唯执着于技术本身之纯粹与边界之探索。然,《韩非子·喻老》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此等人物,其力可溃堤焚室,其心若无所羁绊,终为大患。”
王哲的脑海中,迅速构建起一个模糊的轮廓:一个拥有顶级技术能力,可能出身于敏感项目,却因某种原因脱离体制(或主动,或被动),转而以“Silent”之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独行侠。他入侵“心火”,最初的目的或许真的如他以往的行事风格一样,只是为了“看看”这被誉为最具潜力的AI引擎,其核心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而后续的漏洞赠还,则可能是因为“清源”协议注入的伦理理念,意外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某种不为人知的准则或……共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