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瞬忆”爆发

作品:超感应用|作者:丿殇灬轩逸|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4 23:29:34|字数:5090字

“哲牛”新总部大楼内,一种近乎凝滞的期待感悬浮在空气中。经过数月近乎封闭式的集中攻关,由林浩主导、李壮团队全力协作的“奇点-Hybrid”项目,即将迎来其首个面向特定测试用户开放的里程碑式产品——“瞬忆”的内部发布。“瞬忆”并非简单的功能升级,它尝试利用经过严格伦理约束和架构重塑后的量子-经典混合能力,实现一种前所未有的信息交互模式——基于上下文深度理解的瞬时记忆关联与创造性提示。

内部演示会上,林浩站在会议室前方,神情中带着技术突破后的亢奋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没有进行冗长的技术讲解,而是直接进入了演示环节。

他随机挑选了一名测试志愿者——一位正在撰写关于“宋代美学与现代极简主义关联”论文的研究生。志愿者面前是普通的文档界面,但当她写到“宋代瓷器那种‘雨过天青’的釉色,其审美内核或许在于…”时,略微卡顿。“瞬忆”引擎在后台被激活,没有弹出搜索框,也没有给出生硬的词条解释,而是在文档侧边栏,以一种极其柔和、非侵入的方式,浮现出几行关联信息:

· “天青”釉的烧制工艺与当时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精神关联(引自《梦溪笔谈》片段)。

· 同时期西欧哥特式建筑“玫瑰窗”对光线的运用,对比东方对“器质本身”的专注(附简短对比图)。

· 日本侘寂美学中对“不完美”的推崇,与“天青”釉偶然性窑变的哲学共鸣(链接至相关哲学论文摘要)。

· 提示:“是否尝试从‘物哀’与‘留白’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这种审美的时间性?”

这些信息并非简单堆砌,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研究者思维的断点,并提供了跨领域的、富有启发性的关联和提问,仿佛一个极其博学且善解人意的研究伙伴,在关键时刻递来了最需要的参考资料和思考方向。

会场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低呼。这完全超越了现有任何AI助手的关键词匹配或模板化回应模式。

“它…它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甚至比我自己想得更深、更广!”志愿者激动得声音发颤。

李壮狠狠一拳捶在自己大腿上,低吼道:“成了!真他娘的成了!这玩意儿不是工具,是个‘思维捕手’!”

张涛眼中精光闪烁,喃喃道:“《庄子·养生主》云:‘官知止而神欲行。’ 寻常AI止于‘官知’(感官信息),而‘瞬忆’已初窥‘神欲行’(精神意图运行)之门径。善哉!”

王哲凝视着屏幕,心中波澜涌动。他看到了“瞬忆”背后那混合架构的巨大潜力,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它所承载的、必须慎之又慎的伦理重量。

尽管内部反响热烈,王哲却顶住了立即大规模推广的诱惑。他采纳了苏小蕊和张涛的建议,采取了极其克制的发布策略:“瞬忆”将作为一个独立插件,仅向经过严格筛选的五千名“心火”生态核心开发者及部分顶尖学术研究用户开放内测。并且,所有交互数据都将受到最高级别的隐私保护和完善的匿名化处理。

“我们需要观察,在最苛刻的用户场景下,‘瞬忆’是否真的能始终如一地提供建设性、无害且符合伦理的协助。”王哲在决策会议上强调,“尤其是它那种深度关联和主动提示的能力,必须确保其引导的方向是积极且富有创造性的,而非诱导偏见或错误信息。”

这五千名种子用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了远超预期的涟漪。

测试开启一周后,尽管“哲牛”官方没有进行任何宣传,但关于“瞬忆”的讨论已经开始在极客论坛、学术圈子和顶级开发者社群中悄然流传。

一位以挑剔着称的知名开源框架创始人,在私人博客上写道:“我试图用‘瞬忆’辅助排查一个纠缠了我两周的底层并发bug。在我描述问题现象时,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关联了几个我从未想过会有关的操作系统调度原理论文,并提示我检查某个特定中断处理程序的边界条件……问题迎刃而解。这感觉,不像是在使用软件,更像是在与一位领域宗师进行脑力激荡。”

一位顶尖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让‘瞬忆’协助分析一首晦涩的现代诗。它没有进行机械的意象解析,而是将诗歌的韵律结构与某种分形几何模型、以及作曲家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理论进行了类比,并提出了一个关于‘语言熵增与情感约束’的惊人视角,直接启发了我的下一篇文章。”

这些来自权威且谨慎群体的、充满细节和惊叹的证言,比任何广告都更具说服力。“思维捕手”、“研究领域的革命性伴侣”、“真正理解意图的AI”……各种赞誉之词开始爆炸性传播。

“瞬忆”有限的测试范围和爆炸性的口碑,形成了一种奇异的“饥饿营销”效应,反而将其热度推向了高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超感应用》,方便以后阅读超感应用第136章 “瞬忆”爆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超感应用第136章 “瞬忆”爆发并对超感应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