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坚持自我

作品:超感应用|作者:丿殇灬轩逸|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4 23:29:31|字数:4606字

启明创投的资金如同及时春雨,注入了这棵蓬勃生长的树苗。办公区内新添了更多专注的面孔,实验室的仪器运行声日夜不息,一切都呈现出快速扩张的繁荣景象。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之下,一股潜流正在悄然涌动,考验着这家年轻公司立身的根本。

冲突的导火索源于新加入的量子计算专家林浩主导的项目进展报告会。在宽敞的会议室里,林浩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模型和初步模拟数据,展示了一条利用量子特性大幅加速引擎训练进程、甚至可能实现某种量子直觉的颠覆性路径。其理论之新颖,前景之诱人,让在场许多技术人员为之振奋。

按照这个路径,我们有希望在十八个月内,让‘心火’的处理能力实现数量级提升!林浩的语调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他推了推眼镜,目光灼灼地看向王哲,王总,这将让我们把所有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确立绝对的技术统治力。

李壮抱着胳膊,浓眉紧锁,第一次没有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叫好。他粗声粗气地开口:林博士,你的模型很漂亮。但我问你,这套量子-人工智能耦合系统,目前的理论风险评估做了吗?它对现有伦理框架的冲击有多大?会不会产生无法预测的‘黑箱’决策?

林浩微微一怔,显然没料到首先遭遇的竟是伦理质询,他语气略显生硬:李总,任何前沿探索都伴随未知风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等到技术成熟,伦理规范自然可以跟进调整。现在纠结这些,会让我们错失领先窗口。

等到技术成熟?李壮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等它像脱缰野马一样跑远了,我们还拉得回来吗?‘技术向善’不是一句口号,是刻在咱们公司基因里的东西!

张涛在一旁慢条斯理地补充,引用了《孟子》的智慧:‘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林博士的智慧毋庸置疑,但我们更需考量技术的‘势’与‘时’,审慎评估其与社会、人伦的契合度。

林浩的脸上掠过一丝不以为然,他转向一直沉默的王哲:王总,商业竞争如同逆水行舟。如果我们因为过度谨慎而放缓脚步,资本市场和竞争对手不会给我们等待的机会。

会议在不甚融洽的气氛中结束。随后的几天,这种理念的冲突从会议室蔓延开来,逐渐形成了两种无形的阵营。一批像林浩一样新加入的、渴望快速建功立业的激进派,认为公司原有的技术向善原则过于保守,束缚了手脚;而李壮、张涛等早期核心成员,则坚决扞卫公司的立身之本,双方在项目评审、资源分配上屡屡发生争执。

苏小蕊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内部的文化撕裂风险。王哲,她在一次管理层小会上忧心忡忡地说,林浩他们的能力很突出,但他们的价值观似乎与我们存在偏差。长此以往,我怕会动摇公司的根基。

压力,如同无形的蛛网,缠绕在王哲身上。一边是唾手可及的技术飞跃和可能带来的巨大商业成功,一边是创业之初立下的、不容动摇的蓝桥誓言。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岔路口,他的抉择将定义未来的灵魂。

又是一个深夜,王哲独自一人留在公司,信步走上顶层露台。夜风微凉,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破碎的星河。他想起在蓝桥上立誓的那个下午,想起在破旧机房里坚守的日日夜夜,想起他们为何要造这艘探索智能起源的方舟——不是为了统治,而是为了理解;不是为了碾压,而是为了引领。

第二天,王哲召集了全体核心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回归原点:我们为何而战。

他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再次讲述了从校园萌芽,到绝境求生,再到确立探索智能起源使命的完整历程。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要给自己套上‘技术向善’的枷锁?为什么不能轻装上阵,只顾攀登技术高峰?王哲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尤其在林浩脸上停留了片刻,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失去方向的技术力量,是文明的灾难,而非福祉。我们创立‘哲牛’,不是为了成为另一家追逐短期利益的科技公司,而是为了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智能的进化,最终将把人类带向何方?

他走到白板前,画下一条蜿蜒向上的曲线:我们的技术路径,可以是激进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但我们的价值罗盘,必须是稳定的,指向‘善’的北极星。这二者并非对立。真正的挑战,不是放弃激进,而是如何让激进的技术,始终行驶在向善的轨道上。

他当场宣布了一项决定:成立由跨学科专家(包括技术、伦理、哲学、社会学背景)组成的前沿技术伦理评估委员会,张涛和李壮担任联席主席。所有重大技术决策和项目,尤其是像这样的探索性项目,必须通过该委员会的伦理风险和技术路径双重评估,委员会拥有一票否决权。

这不是阻碍创新,王哲坚定地说,这是为我们的创新之舟安装最精准的导航仪,确保它不会撞上冰山,或者迷失在利益的迷雾中。

林浩听完,脸上的不服气渐渐化为复杂的沉思。会后,他主动找到王哲和李壮。

王总,壮哥,他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我承认,我之前过于聚焦于技术可能性本身,忽略了更宏观的 responsibility(责任)。你们是对的,没有方向的速度是危险的。我愿意让‘奇点’项目接受伦理委员会的全面评估,并调整研究路径,将可控性与可解释性作为并行目标。

李壮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了笑容:这就对了嘛!老弟,咱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让这艘船开得更远、更稳。有啥想法,尽管提,咱们一起琢磨,怎么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玩出最漂亮的花活!

一场潜在的分裂危机,在王哲的坚持与智慧下悄然化解。这艘方舟,在经历了内部风浪的洗礼后,其龙骨——技术向善的核心理念——变得更加坚韧。它没有因为资本的注入或扩张的诱惑而偏离航向,反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这片浩瀚的科技海洋中,真正的强大,并非仅仅源于技术的锋利,更源于对初心的坚守,以及对自身灵魂的清醒认知。坚持自我,有时比超越对手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

喜欢超感应用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超感应用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超感应用》,方便以后阅读超感应用第131章 坚持自我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超感应用第131章 坚持自我并对超感应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