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技术摸底

作品:超感应用|作者:丿殇灬轩逸|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1 04:47:26|字数:6052字

高远那带着明显敌意的挑战,像一根刺扎在307宿舍每个人的心里,却也像一剂催化针,加速了某种化学反应。模拟盘月度冠军带来的短暂虚荣被迅速撇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务实和紧迫的氛围。王哲很清楚,高远这样的对手,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挑衅。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资源和人脉优势,尤其是在信息获取层面,是自己这个草根团队短期内难以比拟的。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强化自身的“护城河”。而这道河堤最关键的基石,除了他自身那不可言说的优势外,便是张涛所代表的技术力量。

2012年的大学校园,正处于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但校园网速度仍时常令人抓狂,Wi-Fi覆盖远未全面。学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课堂,便是机房电脑、个人笔记本电脑以及功能机时代的WAP网页。在这种环境下,能够熟练编写爬虫程序自动抓取网络信息,或者能搭建本地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即便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也属凤毛麟角。这种技术壁垒,在王哲看来,正是将模糊的“信息差”转化为具象的“竞争优势”的关键桥梁。

张涛的世界,主要由代码、算法和硬件参数构成。他习惯与机器打交道,因为机器的逻辑是冰冷而确定的,输入决定输出,远比他感知到的、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情绪的人际社会来得简单。此前,他对模拟炒股的参与,更多是出于对王哲判断力的好奇和对团队的支持,其个人兴趣的焦点,始终牢牢锁定在比特币及其背后的密码学与分布式系统技术上。高远的出现,以及王哲关于“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强调,悄然改变了他的心态。他意识到,自己痴迷的技术,并非只是孤芳自赏的玩具,而是可以在真实的博弈中发挥效用的武器。一种被需要、被重视的责任感,混合着技术宅特有的“用代码解决问题”的兴奋感,在他心中滋生。

“涛哥,”王哲拉过一把椅子,坐到正在调试一段比特币挖矿脚本的张涛身边,语气郑重,“我们需要一个‘信息雷达’。”

张涛从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代码中抬起头,推了推眼镜,露出询问的神色。

“高远他们,可能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消息来源。硬拼信息渠道,我们吃亏。”王哲继续解释,“但网络上的公开信息,比如各大财经网站的实时新闻、重要论坛的讨论热点、甚至是一些部委官网的政策征求意见稿,这些信息是平等的。区别在于,谁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并且快速分析出价值。”

“你想自动化抓取和分析?”张涛立刻抓住了核心。

“对!”王哲点头,“能不能做一个程序,7x24小时监控我们设定的关键词,比如‘基建’、‘稀土’、‘新能源汽车补贴’等等,一旦有重要更新,立刻预警,并把关键内容提取出来?这比我们人工刷新效率高得多。”

“技术上可行。”张涛思考了几秒,语速快而清晰,“可以用Python写爬虫,设定定时任务。但难点有几个:一、不同网站结构不同,需要针对性地写解析规则,工作量不小;二、频繁抓取可能触发对方的反爬虫机制,需要设计IP代理池和随机间隔;三、信息过滤和摘要,简单的关键词匹配容易误判,需要更智能的语义分析,这个有点难度。”

王哲赞赏地看着张涛,这种遇到技术问题立刻进入状态、条分缕析的风格,正是他需要的。“语义分析可以先放一放,初期能做到快速抓取和关键词高亮提示就很好。IP代理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一些免费的试试,必要时……”他顿了顿,“我可以想办法搞点经费。”

一直在旁边旁听的李壮插嘴:“就是说,咱要搞个能自动看新闻的‘电子眼’?牛逼啊涛哥!以后是不是还能自动买卖?”

张涛白了李壮一眼:“那是交易机器人,涉及风控和交易所API,复杂得多,而且模拟盘平台不开放接口。目前这个,只是信息收集的辅助工具。”

王哲笑道:“胖子别好高骛远。先把‘眼睛’练好,‘手脚’的事以后再说。涛哥,这个‘信息雷达’,就拜托你了。这是我们应对高远,乃至以后真正进入市场的重要一步。”

王哲进一步向两位伙伴解释其深层意图:“传统的散户投资,像在信息海洋里盲目捕捞,精力分散,效率低下。高远那样的,可能拥有更快的渔船(信息渠道)和更好的渔网(分析团队)。我们要走的,是技术驱动的路径。通过这个‘信息雷达’,我们希望能实现‘精准狙击’。”

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着:“第一,扩大监控范围,减少遗漏;第二,提高响应速度,抢占先机;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将碎片化的信息系统化,通过积累数据,未来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分析某些信息出现后,市场情绪和股价走势的统计规律。这相当于给我们装上了一副‘望远镜’和‘分析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超感应用》,方便以后阅读超感应用第13章 技术摸底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超感应用第13章 技术摸底并对超感应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