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尚未散尽,苏杨和苏明月坐着一辆黑色越野车驶出了市区。车载导航定位直指青城山脚下的 “幽云别院”—— 此次玄学文化交流会的举办地。副驾驶座上的苏明月一身月白色改良旗袍,领口绣着细密的云纹,既保留了传统服饰的端庄雅致,又不失现代女性的利落,只是眉宇间仍萦绕着几分淡淡的忧虑。
“这幽云别院是主办方特意租下的私人园林,据说民国时期曾是一位军阀的避暑山庄,风水极好。” 苏明月指尖划过一份烫金请柬,轻声介绍道,“但也正因地处偏僻,安保全靠主办方安排,我总觉得不太踏实。”
苏杨目视前方,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意:“有我在,踏实些。” 说话间,他的气运之眼已悄然运转。车窗外的世界在他眼中铺展开另一幅图景:道路两旁的古树气运苍劲如墨,根系般的绿丝深深扎入地下,汲取着山川灵气;偶尔掠过的农家小院上空,飘着或淡或浓的烟火气运,琐碎却温暖。而远处青城山的轮廓在视野中愈发清晰,那片区域的气运如同沸腾的汤锅,无数道各色丝线交织缠绕,红的、蓝的、金的、灰的、黑的…… 层层叠叠,比南江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还要繁复几分,其间更有几道强横的气息如同利剑般刺破云层,显然藏着不少高手。
越野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抵达了幽云别院门口。与普通酒店不同,这里没有醒目的招牌,只有两尊高三米的石狮镇守在青石板路尽头,狮眼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人心。石狮后方是一道朱漆大门,门楣上悬挂着一块斑驳的木匾,“幽云别院” 四个篆字苍劲有力,隐隐透着一股古老的气场。
刚靠近大门,苏杨便察觉到一股无形的屏障笼罩着整个别院。这屏障并非实体,而是由无数细微的气运丝线编织而成,带着淡淡的排斥力,普通人靠近或许只会觉得心神不宁,下意识便会绕道而行。但在苏杨眼中,这屏障如同透明的纱网,上面布满了肉眼难辨的节点,显然是某位驭运者布设的简易结界,用于隔绝闲杂人等。
“请出示请柬。” 门口站着两位身着黑色中山装的男子,面容冷峻,眼神锐利。他们头顶的气运呈深灰色,带着明显的 “守卫” 特质,丝线紧密交织,显然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卫。
苏明月递上请柬,男子仔细核对后,对着耳麦低语了几句,随即侧身放行:“苏小姐,苏先生,请随我来。”
踏入别院的瞬间,苏杨眼中的景象愈发光怪陆离。整个园林依山而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流水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草木与水汽的清新气息。但在气运之眼的视野里,这片雅致的园林已然成了气运的战场:
正厅方向飘着一团厚重的紫色气运,边缘缠绕着金色流苏,那是主办方的象征,代表着权威与尊贵;东侧的厢房区域,金色的财运丝线如同蛛网般密集,显然聚集了不少商界出身的驭运者;西侧的竹林深处,则萦绕着几缕晦涩的黑色气运,丝线扭曲如蛇,透着一股阴邪之气;而散布在园林各处的宾客,头顶的气运更是五花八门 —— 有凝实如宝石的,有虚浮如泡沫的,有纯净如琉璃的,也有浑浊如泥潭的。
更让苏杨留意的是,在场八成以上的人,头顶的气运之云都比普通人更加活跃,且边缘包裹着一层淡淡的微光。这层微光是修行者独有的 “气晕”,代表着他们已能初步感知并运用修炼出了自己的气,正是圈内人口中的 “修行者”。
“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 苏明月低声感叹,目光扫过庭院中三三两两交谈的人群,下意识地握紧了手包,“那位穿道袍的是龙虎山的清风道长,旁边戴玉扳指的是江浙周家的家主,还有那个穿唐装的…… 是西北马家的人,据说擅长风水堪舆,之前苏明月的爷爷掌权的时候,苏家崛起和玄门离不开关系。”
苏杨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果然在人群中看到了这几位。龙虎山清风道长头顶的气运呈青绿色,如同古松般苍劲,带着道家特有的清净之气;江浙周家主的气运则是耀眼的金黄色,厚重却略显浮夸,显然家底殷实但根基稍欠;而西北马家那人的气运最为奇特,呈土黄色,丝线如同根系般向四周蔓延,与脚下的土地隐隐相连,果然符合风水师的特质。
就在这时,庭院中的交谈声渐渐小了几分,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苏明月这边。她本就生得极美,月白色旗袍在一众传统服饰中格外亮眼,再加上头顶那团强盛的湛蓝色气运 —— 那是苏家百年底蕴与她自身能力共同凝聚的象征,在人群中如同灯塔般醒目,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是苏家的苏明月!听说苏老爷子病了,这次是她代表苏家来的。”
“苏家这一代就出了这么个拿得出手的女娃,可惜是个女流之辈,撑不起大局。”
“看她身边那男的是谁?面生得很,气质倒挺特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