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缓缓覆盖住校园。苏杨坐在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划过书页上的铅字,目光却透过玻璃,落在楼下那条熟悉的林荫道上。穿蓝色工装的监视者已经三天没出现了,银灰色轿车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李学长的微信头像都始终停留在 “三天前” 的状态,没有任何动态。
这种反常的平静,像一把悬在头顶的钝刀,让苏杨寝食难安。他知道,盛华集团绝不是会轻易放弃的角色。假黑石被拿走的那天,他清晰地感知到李学长指尖的颤抖和眼中的急切 —— 那是猎人看到猎物时的兴奋,绝不会因为一块 “普通石头” 就轻易收手。
“在看什么?” 一个声音在身边响起,苏杨猛地回神,看到张浩端着两杯奶茶走过来,将其中一杯放在他面前,“发了一下午呆了,魂都快飞了。”
“没什么。” 苏杨勉强笑了笑,将视线从窗外收回,“在想一道题。”
张浩在他对面坐下,吸了一大口奶茶,含糊不清地说:“想什么题这么入神?周末社团组织去爬山,你去不去?听说山顶能看到日出。”
“不去了,有点事。” 苏杨婉拒道。最近他不敢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尤其是需要离开校园的活动 —— 谁知道盛华集团会不会在半路设下陷阱?
张浩撇撇嘴,没再多说,低头刷起了手机。苏杨端起奶茶,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无法驱散心中的焦虑。他的感知力像一张紧绷的网,时刻笼罩着周围五十米的范围,任何一点异常的能量波动都逃不过他的察觉。但连续几天,除了学生们正常的情绪波动,他没有捕捉到任何带有敌意或监视意味的气息。
“难道他们真的放弃了?”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苏杨立刻否定。盛华集团连黑陶罐残片这样的 “边角料” 都不放过,不可能轻易放弃黑石这样的 “核心目标”。他们越是平静,背后隐藏的阴谋可能就越可怕。
一周后的傍晚,苏杨刚回到宿舍,手机屏幕突然亮了一下。那个由乱码组成的神秘账号,再次发来一条加密消息:
【假石已识破,对方耐心有限,近期或有强硬手段。务必小心,勿信任何陌生邀约或看似巧合的机遇。】
短短几行字,像一盆冰水,瞬间浇透了苏杨。他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颤抖,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让他的脸色显得格外苍白。
假石被识破了!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盛华集团果然拥有鉴别特殊物品的方法 —— 是像沙龙上那位中年男人一样,用特殊仪器检测?还是有能感知能量的人?无论哪种,都意味着对方比他想象中更难对付。
“强硬手段” 四个字,像一把锋利的刀,悬在他的心头。这意味着对方可能失去了耐心,准备从 “试探” 转向 “夺取”。绑架?威胁?还是用更隐蔽的手段,比如制造 “意外”?
苏杨靠在门板上,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强迫自己分析现状:神秘报信人的提醒,证明对方确实在策划行动;而 “勿信陌生邀约或巧合机遇”,则暗示对方可能会用 “诱骗” 的方式,将他引入陷阱。
他首先想到的是秦羽。如果能联系上秦羽,或许能借助警方的力量保护自己。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打消了 —— 秦羽之前提醒他 “有些眼睛在盯着你”,说明她在警局内部也面临着压力;而且,自己手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仅凭一条匿名消息和几次模糊的监视感知,根本无法让警方立案调查。贸然求助,不仅可能帮不上忙,还会把秦羽拖入更深的漩涡,打草惊蛇。
靠自己?苏杨看着书桌上那个用黑布包裹的真黑石,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他虽然能感知能量,拥有青石臼和玉佩的辅助,但面对盛华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他的力量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太过渺小。对方有钱、有人、有资源,甚至可能有专门处理 “特殊物品” 的团队,他一个普通学生,怎么可能对抗得过?
“或许… 可以用真黑石做饵?”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苏杨脑中闪过。既然对方如此渴望得到黑石,或许可以以此为诱饵,设下一个反陷阱,引诱对方暴露更多破绽。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否定了 —— 风险太大了。一旦操作失误,不仅抓不到对方的把柄,还会把真黑石拱手让人,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
就在苏杨陷入两难之际,一个 “巧合” 的机遇,果然找上门了。
第二天上午,苏杨正在上课,辅导员李老师突然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李老师坐在办公桌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苏杨,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李老师,什么事?” 苏杨心中一紧,有种不好的预感。
李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打印纸,递给他:“学校接到了‘盛华文化基金会’的邀请,要选拔几名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国学夏令营’。活动地点在郊区的‘静心湖度假村’,包食宿,还能获得丰厚的实践学分和补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