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杨的精神猛地一震,就像在平静的海面上突然摸到了一块礁石。
学校斜对面那家二十四小时便利店还亮着刺眼的白光,像颗孤独的夜明珠。感知视野里,便利店内部涌动着微弱的能量流,那是夜班店员的疲惫和零星顾客的倦意。但在靠窗的位置,一团极其黯淡的灰色能量却显得格格不入。
那是个年轻男子,看起来二十多岁,穿着普通的连帽衫,正低头玩手机。从表面看,他和其他熬夜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甚至头顶的气运有些萎靡,像是长期睡眠不足。但苏杨的感知力捕捉到了更细微的东西 —— 在那层萎靡的表象下,隐藏着一股极其凝练、如同绷紧的钢丝般的专注气息。
那不是玩手机时的散漫,而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警惕。他的目光看似落在屏幕上,实则眼角的余光始终锁定着学校大门的方向;他的手指虽然在滑动屏幕,却保持着随时可以做出反应的姿态;最关键的是,他身上散发着一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监视者特有的冰冷 —— 那是长期观察、等待、评估目标后形成的独特气息。
苏杨的心跳漏了一拍,握着黑石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控制着感知力,像小心翼翼地触碰毒蛇般,再次确认那股气息的来源。没错,就是那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他的伪装极其高明,若非黑石强化了感知,若非苏杨刻意搜寻这种带有敌意的窥探,绝不可能发现任何异常。
专业的... 苏杨在心里默念。这不是街头混混那种咋咋呼呼的监视,也不是私家侦探那种带着贪婪的窥探,这是一种经过训练的、如同机器般精准的观察。就像狙击手潜伏在伪装网下,看似与环境融为一体,实则每一根神经都瞄准着目标。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感知力继续向外延伸。既然有一个,很可能就有第二个。监视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工作。
果然,在距离便利店大约三百米的一个临时停车位上,他捕捉到了另一股相似的气息。那股气息更加隐蔽,几乎与周围的黑暗融为一体,若不是苏杨特意放大了对金属和发动机余热的感知,根本无法发现。
那是一辆黑色轿车,车型很常见,属于在街上随便一抓就能找出十几辆的那种。车窗贴着最深色的膜,在夜色里像块巨大的黑曜石。车里坐着一个人,气息比便利店的年轻人更加沉稳,像块浸在水里的石头,几乎不发出任何能量波动。但苏杨能 到,他的感知如同无形的射线,始终笼罩着学校的两个出口。
两个监视点,一明一暗,形成交叉火力般的视野覆盖。便利店的负责近距离观察和实时跟踪,轿车里的负责远距离监控和策应。这种布置方式简洁、高效,带着明显的战术痕迹。
苏杨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一直以为自己足够谨慎,却没想到早已落入别人的监视网。他想起这几天去图书馆、去食堂、甚至去操场跑步的路线,每一次看似随机的选择,或许都被记录在某个不知名的档案里。
是谁? 这个问题像毒蛇般钻进他的脑海。
王警官他们?不像。警方的调查通常更直接,即便需要监视,也不会用这种带着地下气息的方式。而且秦羽刚刚提醒过他注意安全,显然警局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可能有人在暗中保护他。
孙家的残余势力?有可能。老刀被抓,孙家损失惨重,派人来查探线索,报复相关人员,符合他们的行事风格。但苏杨总觉得哪里不对 —— 孙家那帮人虽然凶狠,却透着一股草莽气,缺乏这种专业的战术素养。
那... 是陈明?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苏杨强行压了下去。那位古董店老板虽然神秘,却一直是在提点和帮助自己,没理由突然派人监视。可除了他们,还有谁会注意到自己这个普通学生?
无数猜测在脑中翻腾,像一团乱麻。苏杨感到一阵眩晕,是长时间使用黑石的副作用。他知道不能再维持感知状态了,再这样下去,不仅自己会崩溃,很可能还会被对方察觉。
他小心翼翼地收回感知力,像收网一样,一点一点,不敢有丝毫急躁。当最后一丝感知从黑色轿车上撤离时,他几乎虚脱般靠在墙上,大口喘着气。
将黑石重新用黑布包好,藏回床垫夹层,苏杨这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已经湿透,贴在背上冰凉刺骨。他躺回床上,睁着眼睛看着黑暗,心脏还在胸腔里疯狂跳动。
发现了监视者,情况却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棘手。对方在暗处,自己在明处;对方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自己只有一个人,和一些不能暴露的秘密能力。
直接冲出去质问?无异于自投罗网。报警?没有任何证据,反而会打草惊蛇,让对方知道自己已经察觉,很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告诉秦羽?且不说能不能联系上,就算联系上了,又该怎么解释自己是如何发现监视者的?
一个个方案在脑中成形,又被一个个否定。苏杨感到一阵无力,就像第一次面对自己的能力时那样,茫然又恐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