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洞深处的石室里,一盏奇特的灯正散发着稳定的蓝光。灯座是用磁扰矿石打磨的,灯芯则是浸过灵能苔藓发酵液的棉线 —— 这是程明根据格物学原理制作的 “酒精灯”,温度稳定度远超传统油灯,能精准控制在 56℃。
洛清羽屏息看着石台上的装置:三层陶罐嵌套在一起,最外层盛着寒冰花露,中间层是《丹经》记载的 “七星草” 汁液,最内层则是溶解了劣质蕴气丹的混合溶液。罐口连接着根用青铜管和竹筒改造的冷凝装置,管壁上凝结的水珠正顺着刻度缓缓滴落。
“这就是你说的‘可控释’原理?” 少女的声音带着紧张,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她怀里揣着程明特意为她爷爷准备的 “实验品”—— 如果这次成功,或许能彻底解决噬心蛊对猛药的排斥反应。
程明调整着青铜温控片,声音沉稳:“传统丹药的药力像洪水,一股脑冲出去,经脉弱的修士根本承受不住;我们要做的是把洪水变成溪流,持续不断,却不伤堤坝。” 他指着内层陶罐,“七星草汁里的多糖分子,能像网一样缠住蕴气丹的有效成分,让它们慢慢释放 —— 这就是《丹经》里说的‘缓行之法’,用格物学解释,就是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洛清羽点点头,目光却落在程明绘制的 “释放速率曲线图” 上。图中红线代表传统丹药的爆发力,峰值陡峭如悬崖;蓝线则是他们设计的可控释模式,平缓如丘陵,却能持续更长时间。这与她爷爷行医时强调的 “固本培元” 理念不谋而合,却比任何古方都来得精准。
随着 “酒精灯” 的蓝光渐盛,内层陶罐里的溶液开始泛起细密的泡沫。程明的量子神识高度集中,“看到” 七星草的多糖分子正在与蕴气丹的灵韵分子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螺旋结构 —— 就像给药物穿上了一层 “缓释铠甲”。
“就是现在!” 程明转动冷凝管的角度,罐口立刻凝结出一层薄薄的白色晶体。晶体表面不像之前的纯净丹那样光滑,反而布满了肉眼难见的微孔,在蓝光下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
洛清羽的呼吸瞬间屏住。她能感觉到那些微孔里蕴含的灵力,不像传统丹药那样狂躁,而是像呼吸般有节奏地脉动,温和得像春日细雨。
“成了。” 程明用骨勺小心地将晶体舀出,放在玉盘里。晶体在灯光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内部的分子结构在量子神识下清晰可见 —— 多糖分子形成的 “网” 均匀地包裹着灵韵分子,每个网眼的大小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药力释放速率稳定在 0.8 单位 / 刻钟。
“我来试试。” 洛清羽没有丝毫犹豫,拿起最小的一块晶体放入口中。晶体入口即化,没有传统丹药的苦涩,反而带着七星草的清甜。
下一刻,少女猛地睁大了眼睛。
一股温和却绵长的灵力从丹田升起,像条温顺的小溪,沿着经脉缓缓流淌。它不像以往服用丹药时那样冲击穴位,而是像有生命般,自动渗透到经脉的细微之处,那些因修炼留下的微小淤塞,竟在这股灵力的滋养下渐渐疏通。
更神奇的是,半个时辰后,当她以为灵力即将耗尽时,丹田处又泛起新的暖流 —— 这是晶体里的 “缓释网” 在持续释放药力,就像程明说的 “溪流不断”。
“这…… 这太不可思议了!” 洛清羽的声音带着颤抖,她运转灵力时,能清晰地感觉到每一寸经脉都在被温柔地滋养,没有丝毫不适,“比丹堂最好的‘蕴气丹’还要温和,效果却更持久!”
程明看着她发亮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的成功,更是格物学与传统丹道结合的里程碑 —— 他们证明了,古老的智慧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焕发新生,而不是被束之高阁。
洛清羽突然走到程明面前,郑重地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深深一拜:“程师兄,不,程先生。” 她抬起头时,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我外祖父曾说,丹道的最高境界是‘普惠’,可千年来,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您用这简陋的陶罐,做到了连丹王都未能完成的事。”
她指着石台上的《丹经》,又指了指石壁上的格物公式:“这些古籍和公式,在您手中不再是互相排斥的学问,而成了照亮前路的火把。我洛清羽,愿追随先生,将这可控释丹道发扬光大,让天下修士,无论灵根贵贱,都能用上纯净、温和的好药。”
程明扶住她的手臂,只觉得喉咙发紧。他看着眼前的少女,看着她眼中那份超越了好奇、超越了信任的坚定信念,突然明白了 “信徒” 二字的分量 —— 这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对一种理念、一条道路的彻底认同。
“清羽,” 程明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这条路会很艰难,丹堂的打压、世家的阻挠,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