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那纯净而悲怆的“弦歌”回响,探索队深入遗迹核心。廊道逐渐变得宽阔,最终汇入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其宏伟的中枢大厅。这里没有宝座,没有神坛,更没有想象中狰狞可怖的毁灭性武器。
大厅的穹顶高远如星空,其本身似乎就是一片被固化的、缓慢旋转的星海投影,散发着柔和而古老的光芒。脚下是光滑如镜、能映出人影的漆黑地面,仿佛行走在凝固的夜空中。而大厅的中心,并非什么巨大的炮口或能量核心,而是两样东西:
其一,是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由无数晶莹剔透的晶石棱柱和流动光丝构成的、非对称的环形装置。它静静地悬浮在半空中,缓缓自转,散发着温和的微光。其设计之美、之精妙、之和谐,远超任何现有的科技造物,更像是一件融合了终极艺术与科学的圣物。它没有散发出任何压迫感或攻击性,只有一种深不可测的、内敛的宁静。这就是那“弦歌”回响的源头,也是整个遗迹能量流动的核心。
其二,环绕着这个环形装置的,是无数矗立在地面上的、如同黑色水晶墓碑般的数据方尖碑。它们无声地矗立着,表面流淌着永不熄灭的、细微的数据流光,构成了一个庞大到超越想象的数据库。
“这里…就是终点?”巴图环顾四周,握紧了手中的武器,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险,但除了无边的寂静,一无所获。
“那个环…就是‘意识统一’的核心?”苏玥仰望着那缓缓旋转的晶石环,眼中充满了惊叹与困惑。它与她想象中任何可怕的武器都截然不同。
凌烨的“弦歌”共鸣与那晶石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振,一股浩瀚、古老、却中正平和的信息流如同温和的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没有攻击,没有强制灌输,只有一种平静的“展示”与“询问”。
“不…”凌烨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明悟的震颤,“它…不是武器。”
他走向最近的一座数据方尖碑。当他靠近时,方尖碑表面的流光汇聚起来,再次投射出全息影像和那直接作用于意识的古老信息流。
影像展示的,正是那晶石环——他们称之为 “同契之环” ——的工作原理。
它并非用来毁灭或强制控制。它的核心功能,是创造一个完美的、无损耗的意识连接与共享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个体意识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共享一切思维、情感、记忆、知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理解与共鸣,而无需失去自我。它更像是一座跨越灵魂孤岛的桥梁,而非泯灭岛屿的洪水。
“看这里…”索恩博士指着另一段影像,声音激动得发颤,“它最初被设计出来,是为了治愈因灵源失控导致的精神撕裂症,是为了让不同文明、甚至不同生命形态之间能够实现真正毫无障碍的、超越语言和文化隔阂的交流!它…它本应是带来理解与和平的奇迹!”
影像展示了“同契之环”早期应用的美好景象:重伤员的精神创伤被抚平,截然不同的外星文明坐在一起,无需翻译便能透彻理解彼此的诗歌与哲学…
然而,影像的色调再次变得沉重。
随着技术的成熟,一些人开始不满足于“连接”与“共享”,他们渴望“统一”,渴望消除一切分歧、不确定性乃至痛苦。他们对“同契之环”进行了危险的改造,试图将其变成一个强制性的、覆盖全域的意识融合网络——也就是“永恒同契”计划的原型。
“技术本身…并无善恶。”科尔博士喃喃道,作为科学家,她深刻理解了这一点,“就像一把刀,可以用来手术救人,也可以用来杀戮。‘同契之环’的力量本质是中性的,它最终成为毁灭文明的‘武器’,还是促进理解的‘工具’,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
数据库中的海量信息验证了这一点。这里存储的,不仅仅是“同契之环”的完整构造蓝图和理论,更有无数关于意识本质、灵源哲学、不同文明形态研究、以及…关于个体性与集体性如何平衡共存的无数种可能性的探讨。这是一个知识的宝库,一个思想的殿堂,而非一个军火库。
司徒隐…他显然并不想要理解这座宝库。他从别处(或许是其他被污染的遗迹)获得了这项技术的残缺版本,并且从一开始,就带着绝对控制和消除异己的目的而来。他想要的,不是“同契”,而是“统御”。他想利用这“环”的力量,不是搭建桥梁,而是强行抹平所有个体的意识,将所有灵魂纳入他一人掌控的、绝对秩序的“净土”之中。他扭曲了这项技术的本质,将其变成了实现个人野心的恐怖工具。
“我们必须阻止他…”苏玥看向那缓缓旋转的、纯净的“同契之环”,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如此美丽而强大的造物,不应沦为毁灭的工具。
“可是…怎么阻止?”巴图问道,“毁了它吗?可这…这太可惜了!而且,如果司徒隐已经掌握了部分技术,毁了这里,他会不会用他那套扭曲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