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巫蛊之祸,这个事有点复杂,不过你肯定深有体会。”
“唉,朕当然记得,阿娇...”,刘彻沉声道。
“其实巫蛊这玩意在我们后世,绝大部分人唯物主义者都不相信,除了个别是真的迷信。”
刘彻诧异道,“真的吗?”
“我骗你干嘛,华夏现在天天有人求神拜佛呢,也见他们谁天降横财了。”
刘邦和刘恒用奇怪的目光注视着楚宇,之前吃席时楚宇在饭桌上说过他如今的财富是怎么来的。
“所以说,刘彻,你要当一个唯物主义的皇帝,很简单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当然,别人都用巫蛊咒你了,你也别当作没看见。”
刘彻挠挠头,“你倒是和朕说说这巫蛊之祸呀?”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你的问题。”
“朕?”
“你应该还没有立刘据为太子吧?”
“没有,不过章程已经定了下来,日子还没选好。”,刘彻一愣,脸色微变,“你的意思...巫蛊之祸该不会和据儿有关吧?!”
“没错,既如此那就说说刘据这个悲情太子吧。”
听到“悲情太子”这四个字,刘彻只感觉心脏猛得一抽。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刘彻嫌他不像自己。时光流逝,卫皇后逐渐老去,刘彻对皇后的宠爱逐渐衰退,宠幸她人,因此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心中感到不安。”
“刘彻你用法严厉,任用的大多是酷吏。而刘据性格仁厚,不过也有固执的一面,经常把一些他觉得处罚太重的案件给平反。他这样做虽然收获了民心,但那些执法官员就不高兴了。卫子夫担心继续这样会引来祸事,让刘据要顺从你的意思,不应该擅自宽赦罪人。你听说这件事,认为刘据做的没错,反而对卫子夫的说法不以为然。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刘据和某些人的矛盾日渐加重。”
“皇帝唱白脸,太子唱红脸,提得民心,这不是挺好的吗?”,刘邦说道。
“老刘你这么想是没错,但晚年的刘彻呢?他那颗多疑的心,知道太子的威望越来越大,他会不会多想?”
“这...”,刘邦哑然。
“为人和善的大臣依附太子刘据,而支持严苛用法的大臣则不停地暗中诋毁太子。因为奸臣大多都喜欢待在一起,所以在刘彻身边支持刘据的人很少,故意诋毁的人就越来越多。在卫青去世后,那些人认为刘据不再有卫霍外戚作为靠山,同时害怕刘据即位后会对他们不利,于是开始商量如何陷害太子。”
刘彻拳头紧握,骨头咔咔作响,“他们怎敢!”
“这还不是你的问题。贬低刘据和赞扬刘据的你都照单全收,让他们看到了扳倒太子的机会。”
“在此之后,就有了一桩冤案。刘据有一位叫公孙敬声的表兄弟,是丞相公孙贺的儿子。这个公孙敬声仗着自己的外戚身份,行事骄横不顾法纪。征和元年,因擅自挪用军饷被捕下狱。这时,刘彻下诏抓捕的一个叫朱安世的人,却迟迟没能抓到,公孙贺便请求让公孙敬声去抓捕以此抵罪。后来朱安世成功被捕,可他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用巫蛊诅咒天子之事。之后,公孙贺父子双双死在狱中。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以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公主之子亦在连坐名单内。自此,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戚支持。”
“一个叫江充的酷吏,看到刘彻你年事已高,他行事狠辣与太子的仁德相背,加之早前与刘据有嫌隙,害怕你驾崩后会被刘据诛杀,便抢先一步计划构陷刘据。在你面前进言,说你生病是因为有人用巫蛊诅咒。于是你让江充专门负责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只要挖到就抓捕周围的人,并以炮酷刑逼供其认罪。百姓惶恐之下开始相互诬告,冤死者多达数万。”
刘邦瞪了眼刘彻,“混小子!你老了就糊涂了是吧!”
“太祖皇帝教训的是。”,刘彻羞愧的低下头。
“接下来,巫蛊之祸就开始了。江充趁机汇报说皇宫里有巫蛊之气,才导致天子久不病好。刘彻便派遣岸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人协助江充查办。江充从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妃子开始,依次到皇后卫子夫。而在后宫内一无所获后,江充终是在太子东宫挖出巫蛊人偶。”
“刘据没想到东宫会埋有巫蛊人偶,心中惊惧,而此时刘彻正在甘泉宫养病,不通消息。刘据无法向刘彻证明清白,向少傅石德询问对策,石德害怕自己太子老师的关系会被牵连,便言:丞相父子、公主及卫氏皆因此事被诛,今奸佞掘地得证,无论真假,皆可先收捕江充,追查其奸谋。且天子病居甘泉,音讯不通,生死未卜,奸臣如此横行,太子岂不念扶苏旧事!刘据十分着急却没有上策,只能采纳石德的建议。”
刘恒沉思道,“如果刘据那样做了,巫蛊之祸或许就能解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