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鹰眼”护镜的任务奖励颇为丰厚,不仅有一笔可观的宗门贡献点,还额外赐下三块品质上乘的“熔火玉”,乃是提升地火室品质、辅助火系修炼的佳品。墨离平静地收下,并未表现出过多欣喜,这份沉稳看在器阁执事眼中,又添了几分高深莫测。
然而,预期的“更有趣的功课”并未立刻到来。接下来的几日,张启年仿佛忘记了墨离的存在,主殿讲法照常,却再未单独给他布置任务。墨离乐得清闲,白日听讲,与赵铁河、苏婉等人交流切磋,夜晚则继续消化知识,默默以《星火归真诀》淬炼灵力,温养星轨剑胚。
他并未放松警惕。棱晶的被动监测模式始终开启,记录着周围的一切细微波动。他发现,这几日,窥探他地火室的神念,频率和隐蔽性都增加了。不止一道,除了张启年那深沉似海的神念,似乎还有另外一两道较为陌生、却同样强大的神识偶尔扫过,带着审视与好奇。
天工坊,或者说张启年,对他的兴趣有增无减。
这一日,主殿讲法内容陡然拔高。张启年不再讲授基础,而是开始剖析一种名为“小须弥五行阵”的复杂器阵。此阵常用于高阶空间类法宝或是洞府核心,涉及五行生克转化、空间拓展稳固等精妙原理,已然触及到金丹后期甚至元婴期的炼器知识边缘。
殿内大部分弟子听得如痴如醉,却又云里雾里,只能强行记忆诸多繁复的符文结构和能量节点。赵铁河抓耳挠腮,显然理解得极为吃力。连苏婉也秀眉微蹙,全神贯注。
墨离表面凝神倾听,心中却波澜涌动。这“小须弥五行阵”的许多原理,竟与他魂海中那来自“星槎残忆”的破碎信息、以及母亲留下的涉及空间玄奥的零星感悟,有着惊人的暗合之处!只是张启年所授更为系统、完整,却也似乎…缺少了某种核心的“神韵”。
棱晶全力运转,不仅记录下张启年所讲的一切,更开始与数据库中的“星槎残忆”、“玄黄经”空间篇(残缺)进行交叉比对、推演补全。
【“小须弥五行阵”录入…与“星槎残忆”空间结构碎片相似度31%…与“玄黄经-空间衍化(残)”原理吻合度58%…】
【检测到三处能量节点转换效率可优化…优化方案推演中…需消耗能量3.7%…】
【发现基础阵法模型与“归墟裂隙稳定特性”存在13%逆向关联…警告:关联性推测风险极高…】
就在墨离沉浸在知识融合与推演的奇妙境界时,张启年的声音突然响起,矛头直指他:“墨离。”
“弟子在。”墨离收敛心神,上前一步。
“这‘小须弥五行阵’,以火行为基,逆转生克,催动金行锐气开辟空间,再以土行稳固,水木相济滋养。你来说说,若火行之力不足,当以何种属性辅助最为稳妥?如何把握其度?”
问题极为刁钻,超出了刚才讲授的范围,涉及更深层次的五行变通之道,显然是临时起意的考较,甚至可说是为难。
众弟子目光齐刷刷看来,不少人都替墨离捏了把汗。赵铁河更是咧了咧嘴,觉得师尊这问题有点超纲。
墨离略一沉吟。按照常规思路,火行不足,自然优先考虑以木生火。但张启年特意点出“逆转生克”,其意深远。棱晶瞬间提供了十七种方案,并标注了最优解。
他选择了一种看似稳妥中带着一丝巧思,却又不会太过惊世骇俗的回答:“回师尊,依弟子浅见,火行不足,强用木生,恐根基不稳,易导致开辟之力涣散。不如以水行辅之。”
“以水克火?”有弟子忍不住低呼出声,这简直是逆势而行。
墨离不慌不忙,继续道:“非是以水克火,而是以水润火。极微弱之水行灵力,如朝露润泽,并非扑灭,反能激发火行潜力,使其燃烧更为凝聚精纯,所谓‘水火既济’。关键在于‘润’而非‘克’,力度需精准至毫巅,方能收奇效。随后再以此精纯之火,行逆转生克之举,或可事半功倍。”
殿内一片寂静。这个思路清奇却又不无道理,尤其符合“小须弥阵”追求稳定与精微的特性。
张启年眼中闪过一丝极难察觉的精光,追问道:“力度如何把握?水行用何种性质灵材引导最佳?”
这已是深入到具体实践了。
墨离依据棱晶的推演和数据支撑,从容答道:“力度需视火行本源强弱而定,大致维持在火行灵力的百分之一至三之间。灵材首选‘无根水’或‘寒潭玉髓’,性至纯,易控。”
张启年盯着他,半晌没有说话。殿内落针可闻。
许久,他才缓缓点头,语气听不出喜怒:“思路奇诡,胆大心细。虽实践起来难如登天,但理论上…确有可行之处。看来你对五行生克,别有感悟。”
他不再深究,转而继续讲解阵法,仿佛刚才只是一段小插曲。
但墨离能感觉到,那几道窥探的神念,在他回答时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