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大户的爽快不同,岭南广州的农户李大娘,一开始对 “逸品粮” 满是犹豫。李大娘家里只有三亩地,丈夫早逝,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供应点开张时,她曾在门口徘徊过好几次,看着别人买种子,心里既羡慕又担心 —— 羡慕别人能拿到补贴,担心自己种不好新作物,白白浪费了种子钱。
改变李大娘想法的,是邻居王二哥的玉米田。王二哥是广州第一批尝试种植玉米的农户,去年试种了两亩,虽然因为经验不足,亩产只达到了四石,却也比种水稻多了近一倍。今年朝廷推出补贴政策,他又扩种到五亩,如今玉米苗已长到两尺高,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看着就让人欢喜。
这日清晨,李大娘路过王二哥的玉米田,看到王二哥正在田间除草,便忍不住走上前,小声问道:“二哥,这玉米真能高产吗?我也想种,可又怕种不好……”
王二哥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大妹子,你放心种!去年我种两亩,收了八石玉米,比水稻多收了四石,够家里吃好几个月了!今年朝廷还给补贴,买种子能省不少钱,种好了还有奖励。你家三亩地,种上一亩试试,就算种不好,也亏不了多少;要是种好了,明年再扩种也不迟!”
听了王二哥的话,李大娘终于下定决心。当天下午,她便揣着攒了许久的银子,来到广州的种子供应点。“掌柜的,给我来五斤玉米种子。” 她轻声说道,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我先试种一亩,要是长得好,明年我就多种几亩!”
掌柜的见状,连忙热情地接待她,不仅给她装了最好的种子,还特意翻到手册中 “岭南地区种植要点” 那一页,耐心地讲解:“大娘,您家在岭南,种玉米要注意防虫害,播种前记得给种子涂防蛀药剂;还有,一定要在雨季前收获,别让玉米穗发霉。您要是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供应点问,我们还会派农科学子下乡指导呢!”
李大娘接过种子与手册,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的是改变生活的希望。“多谢掌柜的,我一定好好种,争取让两个孩子能多吃几顿饱饭。” 她感激地说道,眼眶微微泛红。
与江南、中原、岭南的农户相比,东北辽阳的农户们,对 “逸品粮” 的接受度要慢上许多。东北百姓世代种植高粱、大豆,对 “外来作物” 有着天然的抵触,尤其是农户赵老铁,更是个出了名的倔脾气,逢人就说:“咱东北的黑土地,只适合种高粱、大豆,那些外来的作物,在咱这儿根本长不好!”
辽阳的州官深知赵老铁在当地农户中的影响力,若是能说服他种植 “逸品粮”,其他农户自然会跟着效仿。于是,州官特意带着两名农科学子,亲自登门拜访赵老铁。
赵老铁家的院子里,晒着刚收获的大豆,他正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看到州官一行人,脸上没有丝毫热情,只是淡淡地说:“州官大人,您要是来劝我种那啥‘逸品粮’,就别费口舌了,我是不会种的。”
州官笑着在他身边坐下,没有直接提种植的事,而是从怀里掏出一叠报表,递给赵老铁:“赵老哥,我不是来劝你种的,就是想让你看看江南、西北的丰收情况。你看,江南苏州的玉米,亩产五石;西北凉州的土豆,亩产六石,比咱东北的高粱,亩产足足多了三倍!”
农科学子也适时补充道:“赵大爷,我们还带来了《逸品粮种植手册》的图文版,您看这上面画的,东北种土豆要选背风向阳的地块,覆盖秸秆提高地温,只要按方法种,肯定能高产。而且朝廷还有补贴,买种子能省三成钱,种十亩土豆,秋收后还能拿两贯钱奖励,够买半年的盐了!”
赵老铁接过报表与手册,低头翻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清清楚楚,手册里的插图直观明了,尤其是听到 “两贯钱够买半年的盐” 时,他的眼神明显动了动 —— 东北的盐价高,一家人半年的盐钱可不是小数目。他沉默了许久,终于放下旱烟,缓缓说道:“行,我就试种十亩土豆。要是真能高产,不用你们说,我就给你们宣传;要是种不好,你们可别再来劝我了!”
州官闻言,立刻喜上眉梢:“好!赵老哥,您放心,我们会派农科学子定期上门指导,保证您能种好!”
随着种子补贴政策的推进,地方官府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 “逸品粮种植宣讲会”,邀请农科学子、试点老农深入乡村,现场示范种植技巧。江南苏州的王老汉,作为试点成功的代表,被邻州的官府请去宣讲,成了远近闻名的 “逸品粮代言人”。
在邻州的宣讲会上,王老汉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玉米棒,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激动地对台下的农户们说:“老少爷们儿,去年我种了十亩玉米,亩产五石,比水稻多了一倍还多!收的玉米,除了家里吃,还卖了不少钱,朝廷给的补贴与奖励,够我给孙子买两身新衣裳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