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元年的深秋,长安城里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金黄,簌簌落在青石板路上,为这座繁华的都城添了几分诗意。而西域的戈壁滩上,寒风早已呼啸而至,卷起漫天黄沙,给商路护卫带来了更多挑战。但此时的西域商路上,却看不到以往商户们的愁容 —— 自从侠义盟开始大规模护商后,商队遇劫的次数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商人重新燃起了前往西域贸易的热情。
这份安心的背后,是李逸与侠义盟日益深化的合作。黑风岭一战后,李逸深知,想要彻底保障商路安全,仅靠改良弩箭与侠客们的武艺还远远不够。西域商路绵延数千里,盗匪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 有的是散兵游勇组成的小股马贼,擅长快速劫掠后逃窜;有的是盘踞在险地的大股盗匪,配备了弓箭甚至少量盔甲,战斗力极强;还有的盗匪熟悉戈壁地形,专门在风沙天气或夜间发动袭击,让人防不胜防。
“想要应对不同类型的盗匪,必须要有更多样的武器与更周密的计划。” 这日,李逸在府中召见了工部的几位工匠,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他们。为了研发出更适合侠客们使用的新式武器,他特意翻阅了大量古籍,结合侠客们在实战中的需求,画出了多种武器的草图。
“诸位请看,这是我设计的袖箭。” 李逸将一张草图递给工匠们,指着上面的图样解释道,“这种袖箭体积小巧,能藏在衣袖中,射程虽只有二十步,但胜在隐蔽,适合在近距离突袭或遭遇埋伏时使用。箭头可以涂上麻药,射中后能让盗匪暂时失去行动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杀戮。”
工匠们接过草图,仔细研究起来。一位年长的工匠抚摸着胡须,点头赞道:“侍郎大人的设计真是巧妙!袖箭的箭筒可用精铁打造,内衬丝绸,既能减少摩擦,方便发射,又能避免发出声响。只是麻药的调配,还需要请教医理方面的专家。”
“这个好办。” 李逸笑道,“我已经让人去女子学堂,请苏婉姑娘她们协助调配麻药。另外,我还设计了一种连发弩,你们也看看。” 他又拿出另一张草图,“这种连发弩能一次装入五支箭,可连续发射,射程与改良弩箭相当,适合在对付大股盗匪时使用,能形成密集的火力压制。”
工匠们看着草图,眼中满是惊叹。“连发弩的关键在于箭槽的设计,要确保箭矢能顺畅地进入发射口,同时避免卡壳。” 一位擅长制作弩箭的工匠说道,“我们需要先制作几个模型进行测试,调整箭槽的角度与尺寸,确保其稳定性。”
“好!” 李逸点头,“我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务必尽快研发出样品。所需的材料,你们可以直接去工部库房领取,若有短缺,随时向我汇报。”
工匠们领命而去,李逸则立刻前往侠义堂,将研发新式武器的消息告知了赵虎、林霜等人。侠客们听闻后,都兴奋不已。“太好了!有了袖箭和连发弩,下次遇到那些狡猾的盗匪,我们就能更从容应对了!” 赵虎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能拿到新式武器。
林霜则更为冷静,她思索片刻后说道:“李侍郎,武器固然重要,但情报也同样关键。西域商路地形复杂,盗匪的行踪飘忽不定,若是能提前掌握他们的动向,我们就能做好准备,甚至主动设伏,将其击溃。”
李逸闻言,心中一动:“林堂主所言极是。我也正有此意,想与侠义盟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情报传递系统。”
随后,两人详细商议了情报传递系统的运作方式。最终决定,在西域商路的各个重要节点 —— 如玉门关、敦煌、龟兹,以及黑风岭、野狼谷、流沙滩等险地附近,设立情报站。情报站的负责人,优先选择当地的百姓 —— 他们熟悉地形,且与商队的往来密切,容易发现盗匪的踪迹;同时,侠义盟也会派出眼线,潜伏在盗匪可能出没的区域,收集情报。
为了确保情报传递的速度与准确性,李逸还与驿站达成合作 —— 情报站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刻将消息写在纸条上,密封后交给驿站的驿卒,由驿卒快马送往最近的侠义盟分舵或商队;对于紧急情报,则会使用信鸽传递 —— 李逸特意从江南地区引进了一批擅长长途飞行的信鸽,训练后交给情报站使用。
“每个情报站都会配备一面特制的旗帜,若是发现大规模盗匪,便将旗帜升起,提醒过往商队注意防范。” 李逸补充道,“另外,我还会给每个情报站发放一些银子,作为日常运作的经费,同时也用于奖励提供重要情报的百姓。”
赵虎与林霜对这个计划赞不绝口。“有了这套情报传递系统,我们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担心被盗匪突然袭击了!” 赵虎兴奋地说道。
在研发新式武器与建立情报传递系统的同时,侠义盟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与组织性。赵虎与林霜深知,随着护商范围的扩大,侠客们的战斗力与纪律性至关重要。于是,他们决定定期组织侠客进行集训 —— 每月月初,所有在长安的侠客都会聚集在侠义堂的练武场,进行为期十天的集中训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