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长安,暖风拂面,将西市的喧嚣轻轻送入逸品轩总店的庭院。这座坐落于西市核心地段的商铺,如今已是长安城内家喻户晓的招牌 —— 门前悬挂的 “逸品轩” 匾额,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店内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伙计们面带笑容,熟练地为客人介绍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各类商品,空气中弥漫着茶香与丝绸的清香,一派热闹兴旺的景象。
二楼的书房内,却与楼下的喧嚣截然不同。李逸坐在临窗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卷泛黄的大唐舆图。这卷舆图是他特意从兵部借来的,上面用墨笔密密麻麻标记着大唐各地的城镇、商道、河流,尤其是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商贸重镇,更是用红笔圈出,旁边还标注着当地的人口、物产、商业规模等信息。他一手握着毛笔,一手轻轻拂过舆图上的城镇标记,眉头微蹙,眼神中却透着坚定的光芒,显然正在思索着重要的事情。
“吱呀” 一声,书房门被轻轻推开,苏瑶端着一个茶盘走了进来。她身着淡粉色襦裙,发间别着一支珍珠发簪,步伐轻柔,生怕打扰到李逸。她将茶盘放在书桌上,拿起茶壶,为李逸面前早已凉透的茶杯添上新泡的雨前龙井,茶汤清澈,茶香袅袅。
“逸哥哥,你已经在这儿坐了一个上午了,喝口茶歇歇吧。” 苏瑶轻声说道,目光落在舆图上,见李逸反复摩挲着洛阳、扬州等地的标记,心中已然有了几分猜测,“可是在为逸品轩的扩张发愁?”
李逸抬起头,看向苏瑶,眼中的思索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温和的笑意。他放下手中的毛笔,端起茶杯浅酌一口,说道:“还是瑶儿最懂我。你看,逸品轩在长安已经站稳了脚跟,去年一年的利润就突破了三万贯,店内的商品无论是质量还是款式,都深受百姓喜爱。可大唐幅员辽阔,除了长安,还有洛阳、扬州、成都这些繁华城镇,那里的百姓也该用上咱们的好物,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他指着舆图上的洛阳,继续说道:“洛阳是中原腹地的商贸中心,北接幽州,南连荆州,商道四通八达,往来客商众多;扬州富甲江南,水运便利,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产丰富,商业氛围浓厚;成都地处西南,虽远离中原,却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人口密集,市场潜力巨大。若是能在这些地方开设逸品轩的门店,不仅能让逸品轩的名声传遍大唐,还能为更多百姓带来便利,这才是‘务实利民’的生意之道。”
苏瑶走到书桌旁,俯身看着舆图,轻轻点头:“你说得对,逸品轩不能只局限于长安。只是,各地情况不同,若是咱们亲自去各地开店,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难以兼顾各地的管理,恐怕会力不从心。”
“所以,我打算推行‘连锁之策’,制定一套加盟商制度。” 李逸语气坚定地说道,“咱们不亲自去各地开店,而是挑选当地有实力、有信誉的商户作为加盟商,让他们按照咱们的标准开设逸品轩门店。这样既能快速扩大逸品轩的规模,又能借助加盟商对当地市场的了解,更好地服务当地百姓。只是,这加盟商制度的细节,还需要仔细斟酌,不能出半点差错。”
苏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想法甚好。不过,加盟商的选择、加盟的条件、咱们能提供的支持,这些都得考虑周全,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逸品轩的名声。”
“你说得正是我担心的。” 李逸点头道,“所以,接下来几日,我会召集麾下的智囊团,还有逸品轩的掌柜、账房先生,一起商讨这套制度的细节,务必制定出一套既严谨又可行的方案。”
接下来的三日,逸品轩总店的后堂会议室里,每天都聚集着十余人。除了李逸,还有逸品轩的总掌柜王泉 —— 他跟随李逸多年,经验丰富,熟悉各地的商业情况;账房先生张敬 —— 擅长财务核算,能精准计算加盟费用与成本;还有三名李逸特意从逸品学院请来的智囊,他们精通律法、商业管理,能为制度的制定提供专业建议。
会议一开始,李逸便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诸位,今日请大家来,是为了商讨逸品轩的加盟商制度。咱们的目标是,通过加盟商,将逸品轩的门店开到大唐各地,但前提是,必须保证每一家门店的商品质量、价格、服务都与长安总店一致,不能砸了‘逸品轩’的招牌。所以,加盟条件必须严格,咱们提供的支持也必须到位。”
总掌柜王泉率先开口:“大人说得是。要保证门店质量,首先得挑选靠谱的加盟商。依我看,加盟商必须是当地有一定实力的商户,至少要有三年以上的经商经验,且无不良信誉记录。否则,若是加盟商实力不足,或是信誉不佳,很容易出现以次充好、抬高价格的情况,损害逸品轩的名声。”
账房先生张敬点头附和:“王掌柜说得对。实力不仅要看经商经验,还要看资金实力。我建议,加盟商需缴纳一笔加盟费,这笔费用既能筛选出有实力的商户,又能为咱们后续提供的支持提供资金保障。只是,加盟费的金额需要仔细核算,不能太高,否则会吓退有诚意的商户;也不能太低,否则难以保证加盟商的实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