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季风带着湿热的气息,吹鼓了 “逸品号” 第一队的船帆。五艘商船在船长王勇的带领下,历经二十余日的航行,终于在一个清晨抵达真腊的吴哥港。远远望去,港口的木质码头延伸至海面,岸边挤满了身着彩色纱笼的真腊人,他们手中挥舞着鲜花与水果,是真腊国王派来迎接大唐商船的使者 —— 早在半个月前,波斯商人穆罕默德的书信便已送达吴哥窟,真腊贵族们早已盼着能亲眼见到大唐的丝绸与瓷器。
“靠岸!” 王勇站在 “逸品二号” 的船头,高声下令。船员们熟练地放下锚链,调整船帆角度,商船缓缓停靠在码头边。还未等跳板搭稳,真腊的官员与商人便迫不及待地涌了上来,为首的是真腊丞相之子桑坤,他身着镶金边的白色纱笼,头戴金冠,脸上满是期待。
“欢迎大唐的使者!我们国王已在王宫备好宴席,就等诸位到来!” 桑坤说着半生不熟的汉话,热情地握住王勇的手。
王勇笑着回应:“多谢丞相公子的迎接。我等此次前来,带来了大唐最好的丝绸与瓷器,愿与真腊友人共促贸易,共享繁荣。”
话音刚落,桑坤便迫不及待地走向货舱。当船员们打开舱门,一箱箱叠放整齐的丝绸、一摞摞裹着稻草的瓷器映入眼帘时,在场的真腊人都发出了惊叹声。桑坤伸手抚摸一匹正红色的蜀锦,指尖划过细腻的锦缎,感受着上面用金线绣出的凤凰纹样,眼中满是痴迷:“这丝绸的色泽真鲜亮,比波斯商人带来的丝绸还要好!摸起来像流水一样顺滑,我们国王的王后,定会喜欢这样的料子!”
一旁的真腊商人坡伦则拿起一个青花瓷碗,碗身绘着缠枝莲纹样,釉色均匀透亮,他对着阳光仔细查看,忍不住赞叹:“这瓷器质地细腻,图案精美,敲起来声音清脆,定是大唐最好的瓷窑烧制的!在我们真腊,只有国王与贵族才能使用这样的宝贝,定能卖出好价钱!”
王勇见众人对商品赞不绝口,心中放下了悬着的石头。他按照李逸临行前的嘱托,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贸易清单,对桑坤与坡伦说道:“丞相公子,坡伦先生,我们此次带来的丝绸,有蜀锦、吴绫等多个品种,蜀锦每匹售价五十贯铜钱,吴绫每匹四十贯;青花瓷碗每个十贯,青花瓷瓶每个二十贯。若一次性采购满百匹丝绸或百个瓷碗,可享受九折优惠。我们希望换回真腊的香料,如胡椒、豆蔻,还有象牙;若是有优良的棉花种子,也可用来交换,我们愿意用更高的比例兑换。”
桑坤与坡伦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波斯商人带来的大唐丝绸,每匹售价高达六十贯,而 “逸品号” 的报价不仅更低,还能享受折扣,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坡伦立刻说道:“我们真腊盛产胡椒与豆蔻,象牙也有很多,棉花种子更是有上好的品种!我愿意采购两百匹蜀锦、一百五十个青花瓷碗,这是一万三千贯铜钱,另外再附赠五百斤胡椒、三百斤豆蔻,还有十袋棉花种子,您看如何?”
王勇心中一喜 —— 李逸特意叮嘱过,棉花种子对江南棉田的推广至关重要,如今能轻松换到,已是意外之喜。他当即点头:“成交!我们这就安排船员卸货,还请坡伦先生派人将香料、象牙与棉花种子送到船上。”
接下来的三日,吴哥港热闹非凡。船员们与真腊脚夫一起,将丝绸与瓷器搬下船,又将一袋袋香料、一根根象牙、一筐筐棉花种子搬上船。桑坤还特意邀请王勇前往王宫赴宴,真腊国王身着金箔装饰的纱笼,坐在王座上,对大唐的丝绸赞不绝口:“大唐的工匠真是心灵手巧,这样好的丝绸,比天上的云霞还要美!以后,还请‘逸品号’常来真腊,我们愿意长期与大唐贸易!”
王勇起身行礼:“国王陛下放心,我们定会常来。下次再来,我们还会带来大唐的新商品,如改良后的织布机、更精美的瓷器,也希望能带回更多真腊的特产,让大唐百姓也能见识真腊的富饶。”
离开吴哥港时,“逸品号” 的货舱已堆满了香料与象牙,王勇小心翼翼地将十袋棉花种子放在船长室的木箱里,贴上 “江南棉田专用” 的标签 —— 他知道,这些种子带回大唐后,定能让江南的棉农们欣喜不已。
船队继续航行,十日后来到天竺的俱尸那揭罗港。与真腊的热闹不同,天竺的港口更显庄重,码头边矗立着石雕的大象,身着白色长袍的天竺商人正站在岸边,手里拿着账本,显然早已做好了贸易准备。为首的商人名叫阿罗憾,曾通过西域商路与 “逸品轩” 有过往来,见到王勇后,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王船长,一路辛苦!我们国王早已得知‘逸品号’要来,特意让我在此等候,还准备了天竺最好的香料招待诸位!”
王勇跟着阿罗憾来到天竺王宫,天竺国王坐在铺着丝绸的宝座上,身边站着几位大臣。寒暄过后,王勇取出改良织布机图纸,递到国王面前:“陛下,这是大唐最新改良的织布机图纸,比上次送来的版本,效率还能再提升两成,织出的布料也更平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