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的其他毕业生也各有成就:有的改良了龙骨水车,增加了叶片数量,让水车在水流较缓的河流中也能高效运转,解决了蜀地偏远山村的灌溉难题;有的设计出了 “便携锻铁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工匠们外出作业时再也不用搭建临时炉窑,工作效率提升了四成;还有的与西域工匠合作,将大唐的造纸术与西域的玻璃制造技术结合,研发出了 “玻璃纸”,既轻便又防水,被广泛用于商品包装,推动了大唐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医科:守护健康,筑牢民生防线
周姑娘毕业后,没有选择进入太医院,而是回到江南老家,开设了一家 “惠民医馆”。她带着在学院学到的防疫知识与草药疗法,为乡亲们治病。此前,江南的偏远乡村因缺乏医疗资源,百姓得了风寒、痢疾等常见病,往往只能靠偏方治疗,时常延误病情。周姑娘根据医科课程学到的知识,为乡亲们诊治常见病,还教他们制作 “防疫香囊”—— 用金银花、艾叶、藿香等草药缝制而成,能有效预防疫病传播。
她还在村里开设 “防疫讲堂”,教百姓们注意饮水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遇到疫情要及时隔离。在她的努力下,江南老家的疫病发生率较往年下降了七成,百姓们再也不用为小病发愁。周姑娘的医馆还为贫困百姓免费诊治,她常说:“在学院时,孙大夫告诉我们,学医要心怀百姓,这是我一直记在心里的话。”
在长安,十余名医科学子进入太医院后,推动了 “基层医疗站” 的建设。他们在长安的各个坊市设立医疗站,为百姓提供免费的健康监测与基础诊疗服务。医疗站还储备了常用药材,百姓们足不出坊就能买到平价药材,大大方便了日常生活。医科学子们还将在学院学到的草药知识整理成册,编写了《民间草药图谱》,发放到各地,让更多百姓了解草药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人才助力,改革事业蒸蒸日上
首批毕业生奔赴岗位一年后,大唐的改革事业迎来了显着成效:商贸领域,复式记账法在全国推广,贸易纠纷减少,商税收入较三年前增长四成;农业领域,粮食与经济作物产量大幅提升,百姓的收入增加,流离失所的灾民较往年减少了九成;工业领域,新式器械的推广应用,让制造业效率提升,大唐的丝绸、瓷器、铁器在西域与海外的销量翻了一番;医疗领域,基层医疗站的建设与防疫知识的普及,让百姓的健康得到更好保障,疫病对社会的影响大幅降低。
这一日,李逸与苏瑶来到逸品学院,看着新一届学子在试验田、工坊、草药园里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欣慰。苏瑶轻声说道:“逸哥哥,你看,学院培养的人才,正在大唐的每一个角落发光发热。咱们当年推动学院升级,真是最正确的决定。”
李逸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长安城,眼中满是坚定:“这些学子,是大唐改革的希望,是民生改善的基石。未来,学院还要培养更多实用人才,让商科的学子遍布商路,农科的学子扎根田野,工科的学子革新技术,医科的学子守护健康。只要有这些人才在,大唐的改革事业定会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学院的紫藤花上,为花瓣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远处的长安城内,商贩们的吆喝声、工匠们的打铁声、百姓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大唐繁荣发展的乐章。李逸与苏瑶并肩站在校园里,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 他们知道,在这些人才的助力下,大唐的改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大唐的盛世华章,也将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而逸品学院,这所承载着 “经世致用” 初心的学府,终将成为大唐人才的摇篮,为国家的繁荣与民生的幸福,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唐朝当财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