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结束后,“盐铁税收台账制度” 在江南正式推行。地方官员们知道,这次的监管比之前严格得多,再也不敢轻易偷税漏税 —— 昆山县知县被处罚后,其他州县的官员更是引以为戒,每月都按时如实上报台账,生怕被查出问题。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后,江南各州府的税收报表送到了李逸手中。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李逸终于松了口气 —— 江南的盐铁税收较之前增长了三成,昆山、常州等之前存在 “少报重量” 问题的州县,税收都恢复了正常,地方官员偷税漏税的现象几乎绝迹。更让他高兴的是,长安、洛阳的盐铁税收也持续稳定增长,户部传来消息,国库的盐铁税收较改革前增长了五成,国库收入进一步充实。
消息传到长安,唐太宗在太极殿召开朝会,手里拿着税收报表,对满朝文武说:“李逸在江南完善盐铁监管体系,推出‘盐铁称重器’和‘税收台账制度’,不仅堵住了偷税漏税的漏洞,还让税收更稳定。自从盐铁改革推行以来,国库收入日渐充盈,百姓也能买到平价盐铁,这都是李逸的功劳!”
满朝文武纷纷附和,对李逸赞不绝口。户部尚书更是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盐铁税收的增长,为朝廷的其他新政提供了资金支持。臣建议,对李侍郎予以重赏,以激励更多官员为朝廷效力!”
唐太宗点点头,当即下令:“赏李逸黄金二百两,绸缎一百匹,官升一级,任户部尚书,继续负责盐铁改革事务!”
远在江南的李逸接到圣旨后,连忙躬身谢恩。他知道,这份赏赐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更是对盐铁改革的肯定。可他也明白,改革的路还没走完,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 比如偏远州县的盐铁运输成本过高,需要朝廷给予更多补贴;部分百姓对 “从量税” 还不了解,需要加强宣传。
而此时,在长安的御史台衙署里,张柬之看着手中的税收报表,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虽被降为御史中丞,却一直关注着盐铁改革的动向,本以为李逸会在江南栽跟头,没想到,李逸不仅解决了阻力,还完善了监管体系,让改革成效越来越显着。他心中虽仍有不满,却也无力反对 —— 如今满朝文武都支持改革,唐太宗更是对李逸信任有加,他若是再公开反对,只会引火烧身。
保守派的官员们也看出了风向 —— 盐铁改革势不可挡,继续抵制不仅没有好处,还可能被朝廷处罚。不少之前反对改革的官员,开始主动配合改革,有的甚至向李逸请教推广经验,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尽快推行改革。保守派的势力进一步受挫,再也无法对改革构成威胁。
夕阳下,李逸站在苏州的码头上,望着往来的船只 —— 船上装满了贴着统一布标的盐袋和刻有刻度的铁器,正准备运往江南的各个州县。他想起几个月前,江南百姓在寒风中排队买不到盐的焦虑,再看看如今,百姓们能轻松买到平价盐铁,脸上满是笑容,心中满是欣慰。
“李侍郎,长安传来消息,陛下让您尽快回长安,商议在全国推广‘盐铁称重器’和‘税收台账制度’的事。” 沈毅走到李逸身边,递过来一封书信。
李逸接过书信,笑着点头:“好,我们明天就出发。” 他知道,全国推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但只要坚持 “透明、公正” 的原则,只要心中装着百姓,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江风拂过,带着春天的暖意,李逸望着远处的天空,眼神坚定 —— 他要让盐铁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让大唐的国库越来越充盈,让国家越来越富强。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唐朝当财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